“龙肝凤胆”何其珍贵,春季养生利肝胆
作者: 杨璞龙肝凤胆
【拼音】lóng gān fèng dǎn
【释义】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出处】明·罗贯中《粉妆楼》第七十九回:“海错山珍锦盘中,捧着龙肝凤胆;金波玉液银壶内,泛出青黄碧绿。”
人们常用“龙肝凤胆”来形容极其难得珍贵的食物。由此可见,人体的肝胆是非常重要的脏器,而肝与胆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从位置来说,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叶之间。肝与胆在五行均属木,经脉又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
● 肝胆相济保健康
在消化方面,肝与胆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到消化系统,以帮助消化食物。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才能贮藏排泄胆汁;胆汁排泄无阻,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作用。
情志方面,肝胆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在所有脏腑中扮演运筹帷幄的将军角色。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但是从肝胆的地位来说,中正之官的胆似乎比将军之官的肝更厉害。“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这是出自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代表作之一《类经·脏象类》中的话。简而言之,肝气再强盛也需要胆的帮助才能做出勇敢的决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情志是否正常,肝与胆的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病理方面,若肝失疏泄,可影响胆汁的生成、排泄并引起消化机能异常。若胆汁排泄障碍,亦可引起肝之疏泄异常,临床可见口苦、纳呆、腹胀、胁肋胀痛,甚或可见黄疸。常以疏肝利胆之法以治之。治疗上也常肝胆同治,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
● 养肝利胆须应时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四季什么季节最适合养肝胆呢?中医认为,“肝属木,应于春季”。春季万物生长、树木枝条伸展,与肝气的升发正好相对应,此时,肝胆承担的工作最多,自然需要重点呵护。
那么,一天之计,什么时候养肝最好呢?《黄帝内经》中指出:“人卧血归于肝。”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比站立时多数倍,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中医认为,凌晨1~3点是肝经“值班”的时间,这个时段是养肝的最佳时间。中医理论还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外,中午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午睡。
春季饮食当以平补为主,选择少酸多甘食物,如大枣、山药、花生,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少饮酒。值得注意的是,动物肝脏并不能起到补肝作用,甚至因为其中胆固醇、重金属含量高,易增加肝脏的负担。
从日常保健的角度来说,养肝胆最简单的方法是伸懒腰。起床或劳累时伸个懒腰,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此时若尽力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伸懒腰后,由于血液循环加快,不仅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唤醒”了大脑和五脏六腑,对全身都有保健效果。伸懒腰也有技巧,身体要尽量舒展,四肢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可能地吸气;放松时,全身松弛,尽可能地呼气,锻炼效果会更好。经常做这一动作,还可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延缓衰老。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