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

作者: 薛莹倩

在历史长卷里,女性的力量如同大地上的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她们以勇气打破刻板印象的桎梏,用协作浇筑创新的基石,借智慧平衡生活的重担,以汗水丈量职业的高度,凭信念跨越时代的沟壑,最终以破界之姿,在耕耘中镌刻不朽,一遍遍实践“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言。在餐饮行业奋斗的她们,身影遍布大堂、后厨、菜场与工作室……那些揉入面团中的耐心、熬进高汤里的坚守、刻在菜单上的巧思,最终汇聚成一股破界之力——写下关于坚韧、协作、突破、奉献、勇气与传承的答案:界限之外,自有苍穹。本期将走近其中三位女性的精彩人生——

HU LIMEI胡丽妹:灶火映芳华,坚韧写传奇

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0

餐饮行业的烟火里,锅铲与炒勺的碰撞声,从来不只是食物的交响,更是用生命丈量光阴的铿锵回响。胡丽妹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她以瘦小的身躯冲破性别的束缚,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灶台成为她的舞台,她的身影熠熠生辉,将一方灶台的天地照得亮堂堂。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厨,是京帮菜宗师,更是用坚韧的秉性将“不可能”化成传奇的巾帼匠人。

1960年,19岁的胡丽妹踏入上海国际饭店后厨时,迎接她的是一双双质疑的眼睛。师父王懿臣望着这个瘦小的姑娘直摇头:“带三年,结婚生子就白教了!”她沉默着,用行动回应偏见:提前一小时到岗煮抹布、炼猪油;手臂酸得端不住碗,便抓着排风罩铁片做引体向上;为了听懂师父的山东方言,3个月练出地道的山东口音。汗水浸透衣衫,痱子爬满胸口,她咬牙剪去及腰长辫,只为证明——“男人能干的,女人能干得更好!心思细、耐力强,熬高汤守火候,我们天生是厨房的将才。”

管理后厨,她刚柔并济。墙上责任制分工到人,奖罚分明。面对后辈,她如师如母。她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当教材,以身作则:“功夫是汗珠子砸出来的。”年轻学徒烧焦高汤,她笑着分享自己炸锅后被罚煮3天抹布的往事:“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敢担责任。”夏日自掏腰包买西瓜解暑,悄悄塞给情绪低落的员工一张电影票:“去看场戏,回来再拼命!”荣誉时刻,她总将功劳归功于团队:“菜是大家炒的,光也该照在每个人身上。”

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1

六十年灶火烹香,胡丽妹用坚韧将性别劣势炼成独特优势。她证明,女性的力量从不囿于身份与时代,而在于直面偏见时的勇气和毅力,在于将每一道菜、每一刻光阴都活成艺术的执着。窗外玉兰初绽,她端坐一隅,仿佛与六十年前那个剪去长辫的姑娘重叠——灶台前的巾帼,从未老去,只是将传奇酿成岁月的沉香。界限之外,自有苍穹——而她的故事,早已成为万千餐饮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灶火。

LI QIAN李倩:在多重角色中寻得平衡支点

李倩职业生涯的起点是1999年。从基层员工到总经理,她的足迹跨越中国各大城市,专攻奢华精品酒店与大型酒店管理,曾于全球知名的酒店集团万豪、洲际、凯宾斯基任总经理、区域总监等职位,是喜达屋中国区第一位奢华品牌中国籍总经理、凯宾斯基第一位中国籍总经理。这条职业路径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平衡”的实践——在事业野心与家庭责任、专业精进与身份转换、行业规则与个人信念之间,她始终寻找着动态的支点。劳动的价值,从不囿于单一身份,而在于用信念与行动活出精彩。

早年,李倩辗转于不同城市的酒店管理岗位,以实践积累行业经验,勇于挑战复杂项目。对她而言,职业成长需要“向前一步”的勇气,但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何时“暂停”。女儿高考期间,她选择暂缓工作,全心陪伴。“人生没有刻意的平衡,只是不同阶段的选择。”她坦言,母亲的身份不可回避,但职业与家庭的兼得并非神话——有人追求高强度职场,有人倾向度假酒店的自由节奏,关键在于与自我人生规划的匹配。

平衡的哲学也贯穿于她的学习轨迹。37岁攻读硕士,39岁读博,去年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这一选择源于对行业趋势的洞察:酒店业的本质不仅是服务,更需以创新力与领导力为品牌赋能。学历于她并非光环,而是填补知识断层、实现认知平衡的工具。她拒绝被单一身份定义——管理者、学生、母亲、作家,每一重身份都在她的生命中被赋予恰如其分的重量。

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2

写作是她平衡职业叙事与个人表达的途径。跨地域的工作经历、多元文化的碰撞、形形色色的人物,最终化作小说中的故事。作品版权被头部IP公司收购,她的初衷却极朴素:以真实经历激励年轻人,传递“努力必有回响”的行业信念。文字成为她记录时代的方式,也是将个人经验升华为公共价值的桥梁——在职业理性与人文感性之间,她找到了另一种平衡。

从基层员工到管理者,从母亲到作家,李倩的每一步都在诠释平衡的本质:它不是静止的妥协,而是动态的校准;不是牺牲一方成全另一方,而是在不同身份的交织中,始终锚定内心的优先级。她的故事证明,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拥有一切”,而在于清醒地选择“如何拥有”。

SARA SHANG尚凌燕:以味蕾破界,书写她力量

在上海蓝带厨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教室里,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为不锈钢操作台镀上金边,Sara Shang驻足在弥漫黄油香气的教学区,看着身着雪白制服,在操作台前专注练习的学员们,向外籍教师询问课程和学员的状况。她是蓝带国际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也是打破地域与性别界限的摆渡人。

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3

Sara Shang一席白西装,优雅而充满魅力地娓娓道来蓝带与女性的渊源。蓝带始于一场关于“破界”的启蒙。1895年,法国蓝带厨师杂志的出版商兼记者Marthe Distel在巴黎创立蓝带学校。彼时,职业烹饪教育是男性的专属领域,Marthe Distel却以一本杂志为起点,邀请顶尖男厨师为女性授课,致力于打破性别的桎梏,更以劳动者的热忱跨越地域的藩篱。Sara Shang的人生轨迹,恰是这份精神的延续。2009年,她回到中国,筹建上海校区,期间遇到种种困难,她未曾放弃,直至2015年成功建立。从上海到北京,她带领团队将职业培训国际化,让数千名学员在揉面团的手茧、熬酱汁的守候中,触碰到梦想的重量。

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4

2015年首届开学典礼上,许多女性在这里开始梦想的起点——推迟婚育、辞去稳定工作、暂别安逸生活,来到蓝带学习烹饪,去实现烘焙梦。她们的选择,如同百年前巴黎教室里的女学生一样,以炽热之心回应时代的叩问:何为女性应有的模样?答案藏在蓝带校友的故事里,她们在世界美食版图上镌刻姓名。有人在顶级餐厅的后厨指挥若定——刘韵棋,于2012年创办了香港米其林星级餐厅Tate,并连续5年米其林摘星,获得2015年凯歌香槟亚洲最佳女厨师;有人将法式甜点与东方禅意交融,让世界品味东西碰撞的余韵——张依心,在一家湖北百年老字号任研发创意总监,通过中西结合,于传统面点及非遗产品创新中带领品牌持续创造新的经典;更有人如Sara Shang一般,成为教育者,将破界的力量传递给下一代。采访时,Sara Shang骄傲地历数她们的名字和事迹。

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5
女性特辑:界限之外,自有苍穹(上)6

这一刻,“women”即我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