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福建三位高僧茶禅公案
作者: 竺济法
编者按
茶乡福建,茶史悠久,晚唐五代期间,福建有雪峰义存、神晏国师、扣冰古佛三位高僧留下茶禅诗偈。这是史籍记载的福建早期茶事,较为难得。本文作一梳理浅析。雪峰义存:首开茶禅之风
首开福建茶禅之风的,是晚唐高僧雪峰义存(822-908年),俗姓曾,号雪峰,泉州南安涧埕村人。祖上信奉佛教,自幼好佛,《福州雪峰山故真觉禅师碑铭》记载:“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佛,其容必动”。
9岁时即想出家,父母不舍。12岁随父游莆田玉涧寺,遂留寺不回,礼寺僧庆玄和尚为师,随侍五年,17岁落发为僧。咸通七年(866年),居于今福州郊区芙蓉山石室。咸通十一年(870年),门友行实和尚促其出山,同到象骨峰(今闽侯雪峰)结庵建院,先创庵于柽洋映凉台之北。在里人及官府资助下,至乾符二年(875年)建成当时闽中规模最大的寺院,时遇应天节,唐僖宗赐额“应天雪峰禅院”。中和二年(882年),赐号“真觉大师”,御赐紫袈裟。大顺二年(891年),王审知入闽称王,礼遇佛教,厚待义存,“雅隆其道……为之增宇、设像、铸钟,以严其山……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圆寂,享年87岁,闽王遣子王延禀主祭;埋骨难提塔。门下多高僧。著有《雪峰清规》《雪峰义存禅师语录》等传世。
《全唐诗补编》收有义存五律《咏鱼鼓》二首之一写到茶事:
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吃茶饭,拈槌打我肚。
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鸬鹚横溪望,我誓不入湖。
“鱼鼓”有二解:一为鱼形木鼓,寺院中击之以报时;二为一种竹制打击乐器,又称渔鼓道情、梆梆筒子,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汉族说唱艺术。诗中专指寺院鱼鼓。
前四句描写诗人甘做苦行僧,愿意作为鱼鼓,他人喝茶吃饭,自身被棒槌击打报时。后四句描写鱼鼓像鱼不似鱼,虽然身有鳞甲,但内心空虚;如是真鱼,则不会游到湖里,以免落入专长捕鱼的鸬鹚之口。
神晏国师:开悟闽帅“吃茶去”
雪峰义存法嗣神晏(863-939年),俗姓李,少修儒业,16岁出家,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建鼓山国师馆,请神晏为住持,赐紫袈裟,赐号“定慧大师”,其子王延钧袭位,加谥“广辩圆觉兴圣国师”,后人尊称“兴圣国师”。
《景德传灯录.鼓山兴圣国师神晏》,记有两处茶禅公案,开鼓山茶禅之先河:
师问保福:“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保福拈起茶盏。师日:“莫是非好。”问:“如何是真实人体?”师曰:“即今是什么体。”曰:“究竟如何?”师曰:“争得到恁么地。”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金乌一点,万里无云。”
师与闽帅瞻仰佛像。闽帅问:“是什么佛。”日:“请大王鉴。”曰:“鉴即不是佛。”曰:“是什么?”无对。长庆代云:“久承大师在众,何得造次。”问:“从上宗乘如何举唱?”师以拂子蓦口打。问:“如何是教外别传底事?”师曰:“吃茶去。”这两处公案,前者为神晏与保福机锋对话。保福以拈起茶盏回答神晏是非之问,不失为睿智之举。后者为神晏与闽地将帅机锋对话,神晏以“吃茶去”开悟。
扣冰古佛:“人王法王”茶叙语
扣冰(844-928),号藻光,俗姓翁,名干度,法号藻光,一作藻先,福建建宁人。精于佛法,善教人民。尊称扣冰古佛。先后被谥号“妙觉通圣大师”“法威慈济妙应普照大师”等多种称号,被福州、武夷山等地奉为保护神。
《五灯会元.扣冰澡先古佛》记有一则著名茶禅公案:
戊子应闽主之召,延居内堂,敬拜曰:“谢师远降。”赐茶次,师提起橐子曰:“大王会么?”曰:“不会。”日:“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
这则公案大意为,后唐天成戊子年(928年),扣冰应闽主召请到王府,闽王迎入内堂敬拜说:“多谢大师降临。”赐茶茗叙时,闽王希望能他留在宫廷传经布道。扣冰提起随身所带布袋——乾坤袋问:“大王会么?”答曰:“不会。”法师道“人王与法王,各得其所,不能勉为之。”闽王知其一心向佛,不慕荣华富贵。十天后,法师以疾病辞别闽王,去鼓山涌泉寺说法,翌年圆寂于鼓山。
扣冰年长神晏19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与神晏品茗论道,留下佳话。虽然扣冰年长于神晏,但从茶事公案发生时间来看,神晏茶事应早于扣冰。
唐五代以前高僧茶禅公案凤毛麟角,福建占到三例,非常难得,是福建茶文化珍贵遗产,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