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山 游历

问:什么叫茶空间?

答:中国人把茶从一种饮料喝成了一门艺术。不仅注重茶之色、形、香、味等感官体验之美,也注重境之美。

美境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一方茶席,一间茶室,一座茶寮,乃至一座可花下坐饮茶的园林。更广阔者,莫如天地山水间。幕天席地,汲泉煮茗,感知四季的无言之美。

因此,茶空间,是一个品茶空间。晋煮、唐煎、宋点、明清泡,千年饮茶艺术之美,尽在一盏茶里。

茶空间,也是一个多种艺术交融的美学空间。香、花、书画、家具、琴瑟、古玩、造园等艺术,都通过一盏茶来连接、融合,美美与共。

茶空间,还是一个安放身心、陶冶性灵的栖息空间。明代陈继儒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也同样适用于茶空间。斗室乾坤大,寸心天地宽。纵是斗室,也蕴藏着一片广阔天地。它让人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借由一杯茶,将心与林泉连接,回归本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问:现代茶会主要有哪些形式?

答:茶会流传至今,形式越来越多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有人说,茶会就像一个容器,既承古纳今,又融贯中西,还融汇了诗词、书画、歌舞、音乐、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

一杯茶,是人与人,也是心与心的相聚与相知。

节日茶会。主要有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茶会,也有元旦(迎新年)等现代节日茶会。

纪念茶会。为纪念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而办的茶会。比如纪念炎帝、陆羽等人物诞辰;纪念团体、组织等周年纪念。

品鉴茶会。围绕品鉴新茶、新品、经典茶品等而办的茶会。此类茶会多由茶企举办,旨在品牌宣传推广。

艺术茶会。分两种。一种是将茶当作艺术品来创作、欣赏,如蔡荣章先生2010年创建的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另一种是茶与诗词、歌舞、音乐、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苏州本色美术馆“本色剧场”。这种茶会更像是艺术家雅集,文艺气息浓郁。

游学茶会。组织爱茶人到名胜古迹游学,并在其间办茶会,如“人文茶道”的“行走的中国茶”。

外交茶会。近几年来,茶在许多重大外交场合频频“出镜”,如中印武汉东湖茶叙…敬茶,不只是中国人待客之道,还是“和而不同”的传统智慧。

问:茶空间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茶空间”作为一个概念,古代并无确切的提法。但,不同形式的茶空间,却深植于日常生活,绵延千年。

或宫苑园囿,或山房精舍,或书斋别院,或僧房禅堂,或山村野店,或勾栏茶肆,还有专为茶而建的茶寮茶舍。华贵精美,幽静雅致,粗陋喧闹,风格虽不一,却拼贴出了活色生香的古代茶生活。

现代茶空间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者如家庭、办公场所,或一方茶席,或一张茶桌,或一间茶室。可一人饮,亦可三五好友茶叙。

最常见的便是街头的茶店、茶庄、茶会所,既售茶,也设有茶室(包厢),扮演着“城市会客厅”的角色。还有茶楼、茶馆、茶艺居等,有的是清茶馆,有的还带餐饮、棋牌、曲艺(相声、评书、戏曲等)等休闲娱乐功能。

共享经济的勃兴,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共享茶空间”,让更多的人分享品茶的快乐。

茶庭园、茶主题酒店、茶民宿、茶博物馆、茶主题公园、茶文化创意园、茶主题特色小镇等则为更大规模的茶空间,是茶文旅的结合。

问:什么叫无我茶会?

答: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也是一种茶道形式、一种茶道思想。1990年,由知名茶人蔡荣章先生在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发起创立。每两年举办一届,截至2021年,已举办了18届。

不同于一人泡茶多人品饮或多人泡茶多人品饮,无我茶会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更强。另外,无我茶会也打破了人数限制,让更多的人参与享用“茶道”。

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为:围成圆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抽签决定座位;依同一方向(向左或向右)奉茶;自备茶具、茶与泡茶用水;事先约定泡茶杯数、次数及奉茶方法,并排定会程;席间不语。

该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无尊卑之分”“无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求精进之心”“遵守公共约定”“培养默契,体现群体律动之美”“无流派或地域之分”等七大精神。

“一次无我茶会,一次无;一次无再生,一次有。生生不息的无,生生不息的有。”

问:无我茶会有哪“四美”?

答:无我茶会有“四美”,即朴素美、平凡美、和谐美、律动美。

朴素美。简便,是与会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约定不用珍贵、繁复的茶具,而用简便实用的旅行茶具。朴素沉稳,亦符合尚“俭”的茶道精神。

平凡美。与会者皆席地而坐,茶会流程简单平实。平淡中,见深刻。平凡中,显隽永。

和谐美。与会者不分男女、长幼、尊卑,皆按抽签定座位。无需指挥与司仪,大家遵守公共约定,茶无品类、地域、贵贱、好恶之分,泡茶方式不拘,只管把茶泡好,相互奉茶,恭敬有加,气氛融洽。

律动美。报到、抽签、入座、备茶备器、泡茶、奉茶、 受茶、品茶、赏乐、收拾、合影,彼此心照不宣,配合默 契,秩序井然,洋溢着群体律动之美。席间不语,微笑、点 头、鞠躬,平静祥和,无声胜有声。

问:古人如何设计茶空间?

答:茶空间,即品茶的场所,有室内与室外之分,其本质是境。

中国人饮茶素来注重“境”,由外而内,藉外境之美,抵心境之美。换言之,通过渲染或营造品茗环境,寻求心灵的愉悦与自在。

“茶”字拆开,“人”在“草 (++ )木”间,隐隐中暗合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思想。“天”,代表自然及自然规律。茶,虽由人植,却生长在自然,采、制、饮,皆顺天应时。

因此,古人多钟情山水之境。茂林修竹、柳绿花红、流泉叠石、皓月清风、蕉雨松雪、鸟鸣虫唱在无限广阔的自然空间中,借一盏茶,寄情山水。

茶亭、庭园、水榭、平台等开放式空间,或轩房、书斋、山堂、茶舍、茶寮、寺观等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空间,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had2025060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