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茶酒互鉴,“杯中文明”交融

作者: 耳东

中法茶酒互鉴,“杯中文明”交融0

法国汉学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魏明德曾说,中法要像品美酒香茗一样欣赏彼此的文化。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茶与酒的文化交融,再一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法国红酒美,多彩闽茶香。阁茶,早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见证。从多彩福建到浪漫法兰西,闽茶跨越山海续写着中法情缘。

闽茶邂逅葡萄酒效“法”“茶庄园+”经济

茶与葡萄酒,这两种灵魂之饮,皆体现了人类对极致之味的追求,并曾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茶与酒,和而不同,两者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福建与法国的茶酒互鉴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2010年,福建安溪县就组织茶业界考察团一行20人前往意大利、法国考察,学习借鉴葡萄酒庄园的生产经营模式。

2012年,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与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张家坤一同前往法国,考察了波尔多左岸和右岸的名庄、列级庄拉图、玛歌、木桐、彭特卡内、爱仕图、杰宾斯等十六个酒庄和法国最大的酒经销商若安娜公司(Joanne),走访了当地葡萄酒协会,全面了解葡萄酒的品种、生产、酿造、贮藏,以及法国葡萄酒销售渠道、法律法规、葡萄酒文化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苏峰从法国回国后,作了《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庄园的启示与福建茶庄园建设》专题汇报。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安溪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大庄园时代”。行走在安溪,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个个茶庄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如一幅幅优美的油画,铺展在茶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当今的安溪茶庄园,基本做到除了种植、制造、包装和销售以外,兼顾旅游、休闲等功能,使其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教育为—体的综合性多元化经营单位。如今安溪拥有华祥苑、八马、高建发、国心绿谷、添寿福地、中闽魏氏、冠和、历山茶仙等二十余家茶庄园、茶业综合体。

2019年12月,《茶庄园建设指南》地方标准颁布实施。苏峰也指出,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参观线路的安排上,茶庄园基本复制了葡萄酒庄园的模式,但在园区的清洁度上,还需要推广清洁化改造,特别是工厂观光的环节,需注重控制制茶产生的粉尘,让游客有个愉悦的参观心情。

寻访欧洲酒庄园模板,不仅助推安溪茶庄园发展,也推动了“三产”融合,实现茶叶产品的精品化。例如在云岭茶庄园,茶园还套种着樱花、桃树、梨树、桂花树等观光树种。每到花开时节,—树一树繁华似锦,映照着绿油油的茶园,为庄园平添几分诗意,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茶庄园+”茶旅新模式拓展了辐射面,让更多茶农能够其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红利。

或许正是因为茶酒互鉴的这份茶缘,才让法国人更加了解铁观音,成为“铁粉”。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法国政府定制了3000份安溪铁观音,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茶,成为欧洲国家首批国礼茶。而近两年在安溪展开的开茶节、国际茶日相关活动中,包括法国在内的多国外交使节也纷纷受邀来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小小茶叶里,蕴含着比酒还醇的深厚友情。

茉莉遇上米其林 用茶链接美食风味

2023天,在“巴黎东方中心”的橱窗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你所不知道的福州——茉莉花茶》主题宣传片仿佛也自带芬芳,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宣传片中的茶文化与“福”文化,是福建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呼应着巴黎街头身穿华服的中国姑娘,让人仿佛闻到了来自“中国春天的味道”。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起源地。福州作家冰心在《还乡杂记》中道出每个福州人对于茉莉花茶的眷恋:“我所到过的亚、非、欧、美各国都见到辛苦创业的福建侨民,握手之余,情溢言表。在他们家里、店里,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使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建人是四海都有家的。”

近年来,闽茶出海,并不鲜见。以福建舂伦集团为例,不仅在法国设立分公司,布局进军国际市场,同时不断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在法国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厅,一杯来自福建春伦集团的茉莉花茶售价达到28欧元。茉莉花茶这优雅的芳香“名片”,也是连接中国与法国生活方式的载体。随着茉莉花茶漂洋过海,越来越多的闽茶品种必将圈粉世界。

2023年底,春伦赴法访问团在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举办了交流会。会上展示了六十多款茉莉花茶,有茉莉龙珠、茉莉玉蝴蝶、茉莉红茶、茉莉铁观音,茉莉白茶……其中不仅有采用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制作的手工茶,还有迎合外国人茶饮习惯的速溶茶等,更好地展示出闺茶的风采和文化。

有“世纪厨神”“法餐教父”之誉的米其林三星主厨艾伦·杜卡斯(Alain Ducasse),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Mavrommatis创始人等法餐界名流也亲临现场。香、纯、鲜、灵的春伦福州茉莉花茶让艾伦·杜卡斯赞不绝口。两国嘉宾还围绕中国茶文化(福州茉莉花茶文化)如何在欧洲扩大品牌影响力,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福建)茶加快融入法国社交圈层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中国荼进军欧洲、走向世界充满信心。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之同期入选的,还有法国面包“法棍”。或许有一天,茶和法棍可以擦出奇妙的火花,让更多热爱生活的法国人通过中西美食的碰撞邂逅中国茶。

后记

英国立顿公司的法国市场总监弗雷德里克·勒瓦舍曾说:“就非酒精类饮料而言,法国人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和咖啡。然而,给人以自然、舒服感的茶,正是当今法国人最想要的饮品。”法国茶叶市场大体上有两个销售渠道。一部分专业茶叶店、咖啡店和美食店供应优质茶叶。另—部分为“茶沙龙”之类,茶叶和点心兼营,类似茶馆或点心店,这种地方常有作家出入,所以颇有文化色彩。

在法国这些饮茶群体中,曾诞生了像蒙田、卢梭、孟德斯鸠这样旷古的伟人。在他们漫长的文化苦旅中,有不少时日都是在缕缕茶香中任思想遨游天际。这让人想起了那位荷锄而归哼着乡曲的叫作陶渊明的诗人。从中国茶道中走出的文化和文人志士,与从西方下午茶中走出的思想和思想者们之间,也许从根本上是相通的。

正如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说:“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样非凡的精神特质。”喝茶不是目的,就像一座朴素的桥,通过它的连接,共建世界文明百花园。在这种“茶酒互鉴”的友好交流氛围中,中法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尊重和相互欣赏,在茶香、酒香中愈发醇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