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眼”看美物
作者: 左如
陶瓷、漆器、石雕、玉雕、木雕、微雕、剪纸、刺绣、铜艺、灯彩……百艺荟萃,千工竞技。
5月9日12日,在福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来自全国50多个展团的2000多家展商,以涵盖11个大类上千个小类的12万余件展品向人们奉上了一场流光溢彩的美学盛宴。
在这个工匠云集的秀场上,少长成集,争奇斗艳,使人目不暇接,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而爱茶人在现展时,总会自动打开“第三只眼”——“茶眼”看美物。
壹
百艺里看茶
宜兴紫砂壶、潮州手拉壶、景德镇陶瓷、越窑青瓷、德化白瓷、建窑建盏、吉州窑木叶天目盏、珠光青瓷、钧窑瓷、汝窑瓷……这些名窑陶瓷的茶器,在展区上纷纷摆开架势,秀出大招。或以器型,或以釉色,尽展传统茶器的古典韵味。
铜、铁、金银材质的茶器,呈现了锻打、锤揲、錾刻、花丝、镶嵌等多种精湛的金工技艺。在程育全铜艺工作室展区,锤、凿、刻……叮叮当当,一派忙碌,数把铜壶已初见雏形。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程育全将工作台搬到了展会现场,他携众弟子们一起创作。永康铜艺是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程氏铜艺第六代传承人,从15岁开始,程育全就学习打铜壶。传统铜壶,多为光素无纹,他以铜为纸,以刀为笔,将山水画、诗词融入制壶,打造文人壶。
上海漆艺博物馆展出的漆画《宋代青龙镇繁华图》,以长5.9米、高2.6米的大体量,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该作以海派漆器传统技艺款彩(刻漆)工艺制作完成,真实还原了宋代青龙古镇繁荣的市井人文图景,颇有《清明上河图》之遗风。画面中,街市喧闹,人流如织。一家茶馆的店前树下,茶客满座,他们围桌而坐,一边喝茶,一边谈笺风生。茶馆旁边,是一家瓷器店,店招书有“青白瓷”。尽管这只是作品的部分细节,却足以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的饮茶之风,尤是人物动作、表情刻画之细腻,令人赞叹。
灯彩、微雕等不同材质、不同表现形式的茶器,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博古架上,陈列着器型不一的茶壶,壶内亮起温暖的灯光。浙江海宁硖石灯彩手艺人,将茶壶与灯彩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些灯具装点居室或茶室,“茶”气十足,氛围感瞬间拉满。
黄豆粒大小的各式茶壶,出自福建明溪微雕技艺绝活,呈现的是微观的茶世界。茶壶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壶把、壶嘴、壶钮等构件皆纤毫毕现,雕工之精细,深见功力。
贰
玩转茶文创
谁说茶器就一定要中规中矩?也可以不“正经”!
博览会期间同步开启的第三届工艺美术文创设计大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任意门”。282件入围作品,有不少的茶器,且“画风”多变:有的端庄典雅,有的新奇另类甚至还有点叛逆,有的富有科技感,有的玩“谐音梗”,有的“神模仿”,有的教人忍俊不禁……创意很上分。
以金奖作品《清雅竹韵》杯壶为例,系珐琅彩银器。蒂芙尼蓝的主色调,洋溢着高贵典雅的气质。壶、杯、碟上,皆有几枚浮雕的竹叶;壶把、壶嘴、壶钮,竹节历历,栩栩如生,仿佛青竹“长”在器身。柔和婉转的线条,圆润饱满的造型,暗合了女子宁静优雅的品性。
竹之清雅高尚,与茶之“精行俭德”之品格,无不侔色揣称。
仿生是紫砂壶艺术的一大特质,最知名者如明代供春树瘿壶。或雀鸟,或花叶,或莲蓬,或瓜果……以自然为师,传移模写,妙趣横生,气韵生动。
譬如,《箨兮·秋华》茶具套装,流淌着浓浓的“秋意”。湖蓝、土黄等釉色,交织着几何线条,壶之钮、把、嘴,皆为金色釉;茶则、公道杯之杯口,皆仿落叶,残缺,枯卷,形象生动。《秋韵》玳瑁茶具套,则以玳瑁釉“渲染”秋色,镶嵌的一枚秋叶,乃点睛之笔。
布满“陨石坑”的壶、杯,圆锥体组构的茶壶,像俄罗斯方块的紫砂壶,“赛博朋克”风的金属壶……它们个性十足,就像从未来穿越来的。
当然了,还有—些作品,使人一度怀疑是来“搞笑”的。比如,《人生百态》马克杯,杯身上有一张似笑非笑的脸,莫不是“杯具”人生?《摘要壶》就像一只墨水瓶,杯身上一本正经的宋体金字“摘要”,散发着满满的“公文气”,活脱脱—个“显眼包”……
在这些不“正经”的茶器背后,我看到一个个年轻而有趣的“灵魂”。
叁
守正与出奇
焚香、品茶、插花、挂画乃四雅事。
茶器及与茶相关的花器、香具,作为传统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代传承中,不断出新出奇,焕发生机,永葆“青春”。
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铜雕技艺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军岷以铜雕技艺“复刻”清供小品画,仿其形,更仿其神,形神兼备。其获得本届博览会“百鹤金鼎奖”的《平安如意》,再现了清代承珞《岁朝图》的画境与韵味,乃致敬之作。古韵悠悠的花瓶中,百花争妍,福运盎然。极富宋韵,饱含着美好的祈愿。
无独有偶。来自开封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韩玉琴通过宋韵十足的汴绣复刻了《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历代传世名画,构图之大气,运针之细腻,针法之灵活,沉稳内敛、古朴典雅之美,跃然布上。
一座博山炉立于长案前,袅袅香烟,萦绕缠绵,空灵幽远。一旁,礼器、香具等诸器胪列。广东茂名非遗项目施家玉雕展区的“青铜器”很吸睛。殊不知,它们是用广西黑青玉雕刻而成,其色其质其神,皆是对青铜器的“神还原”。据介绍,广西黑青玉,色黑如漆,雕琢成器,有着如金属般古朴厚重的质感。这些玉雕的“青铜器”,造型惟妙惟肖,且寂光幽邃,雕工之精湛,可见—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金独创的釉上珍珠彩、中华印象彩、泼彩等瓷板画,以华美绮丽的色彩,气韵生动的构图,融合了东方韵昧和西方色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学院派”的佳作也大有可圈可点之处。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闽江学院等多所工美院校展出的师生作品,以国际化的审美、时尚化的外形、年轻态的意趣,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与充沛的活力,也看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未来——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技艺,持续“减龄”,不断“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