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 唐雪娟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衔接与紧密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因此,如何将思政内容有效地融入中职专业课程中,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本文将以实际企业检测项目——分光光度法项目为例,构建课程思政的深远意义,探讨实训项目践行思政课程的途径。

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是一个集生物、化学、营养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食品卫生检验、食品保藏、食品分析、微生物学、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仪器分析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中级)、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四级/中级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以仪器分析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食品生物工艺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工业产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监测等)的任职要求进行项目教学。本课题以分光光度法项目——分光光度法测定腊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例,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中。

1.实施课程思政的深远意义

1.1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依托各类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内容等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有机融入,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2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学校作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战场,切实强化课程思政的建设。

1.3实施课程思政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根本举措

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教育对象、思政课程的分配等都远远不够,短期内很难满足立德树人目标。为此,必须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科目的育人功能和思想价值引领。

1.4实施课程思政是学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学校完善高品质的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推动学校高水平建设高品质发展。

2.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的探索

2.1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

通过小组任务驱动,探究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整理中培养学生遵守检验员岗位职责和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劳动意识和安全环保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树立报效祖国之志;通过学习仪器分析的技术创新让学生体会创新发展谋未来,大力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

2.2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提升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实际工作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式整合重构,本课《腊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为十大典型测定项目中的项目二。依据企业检测亚硝酸盐的工作过程:“腊肠的产品标准→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亚硝酸盐的方法标准”进行“制定检测方案→测定准备(知识准备+仪器准备+试剂准备)→实施测定(实验阶段)→出具检验报告(判断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重构为“认识腊肠和亚硝酸盐、光的吸收定律、分光光度计、样品前处理、标准曲线法、腊肠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及结果分析与展望”7个学习任务。任务由“知识储备——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逐级提升要求,以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其中分光光度计、样品前处理、标准曲线法、腊肠中亚硝酸盐的测定为理实虚一体化课型,其余均为理论课。

2.3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用基于实际企业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课前自主探究学、课中互动交流学、课后拓展提升学”的教学组织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落实立德树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把课程思政目标融合在具体项目教学中,如图1所示。

2.3.1 激发爱国情怀

分光光度计项目教学选用腊肠为切入点,腊肠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媒体李子柒《川味腊肠》和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中让学生了解腊肠的发展史、生产、检验等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身为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自豪,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树立报效祖国之志。

2.3.2 培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意识

分光光度计项目教学选用亚硝酸盐的检测,亚硝酸钠是食品添加剂常用的防腐剂和护色剂之一。人们的思想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非常重视,对应食品均有其产品标准,食品地各项检测项目均要在合格范围内才能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培育学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意识。

2.3.3 培养安全环保意识

在实训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废液、废水等。如未使用完的着色剂、废弃液的排放处理问题。这些废水不仅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通过产生废液的原因,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强对废液的管理与控制。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3.4 树立工匠精神

分光光度法项目是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在进行标准曲线绘制时,各种操作细节影响其相关性系数R2,R2越接近1,说明标准曲线越好,测定未知样液的准确度才高。只有严谨细致对待每一个操作细节,规范实训细节,才能确保测定样品的数据准确性。以此引导学生操作实训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将所有细节以及每一次实训所包含的知识点都考虑进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系统的思维方法。

2.3.5劳动习惯的塑造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训中,课前整理所需实训设备、课中按照7S管理、课后整理实训工具和实训工位,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验劳动过程,以培养学生成为热爱劳动和以劳动为光荣的社会公民。

2.4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本课采用多元评价智能化学习平台测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包括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每一步学习行为都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和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职业素养的养成),健全思政评价体系。以任务1《认识腊肠和亚硝酸盐》多维评价表为例,评价表格如图2所示。

结语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所占的课时多,但其思政功能不可欠缺。基于仪器分析的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有机融入劳动教育、7S管理、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未来作为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爱国爱党之情,实现“思政+检验”协同育人效应,落实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

中山市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对中职分析检测专业学生需求调查,编号:220427114359851。专题编号:2022SYF07,专题名称:2022年度中山市第二批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专题六: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

唐雪娟(1989.10-),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