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好暑与燥,静待凉风至

作者: 邱文超

“夏去暑犹在,肃肃凉风至”。九月初,虽已进入秋季,但外界仍留有夏季的余热,温度及湿度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白露节气后,气温会逐渐下降、雨水慢慢变少,大自然秋燥的一面渐渐显露出来。过了秋分节气,进入深秋时节,外界气温会进一步下降,燥邪愈发“猖狂”。因此,在九月,人们须防范突如其来的“秋老虎”所导致的中暑,同时也要警惕秋季迅速降温所带来的凉燥,以免身体出现诸多不适。

白露前,暑热未消

在白露节气到来之前,暑气未退,雨水仍多,外界处于湿热交加的状态,南方地区尤为明显。中暑,其实不只是夏季“专属”的健康隐患,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温度和湿度有关。中暑又称为“中暍”“中热”“暑温”“阴暑”“阳暑”“暑厥”等,首见于宋代《类证活人书》记载:“中暑即背寒面垢,手足微冷,烦渴口燥。”中医理论认为,中暑常出现在长夏至初秋时节,此时人体处于正气亏虚、痰饮内盛状态,又逢暑热侵袭,导致热邪内郁,耗气伤津;或因避暑贪凉,导致抑遏卫阳,寒袭腠理,损伤中阳,脾失健运,出现猝倒、身热汗出、脉虚等急性病症。

现代研究表明,一旦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正常的体温,再加上环境通风较差、湿度较高,人体产生的热量超过其散发的热量时,可能会发生中暑,出现头晕、大汗淋漓、四肢无力、脱水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尽管节气上已经进入秋季,但人们仍需结合天气的实际情况,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谨防中暑。

首先,饮食宜清淡,可少食多餐。建议适当多食用水分充足或可以清热消暑的蔬菜,如黄瓜、苦瓜、番茄、丝瓜、生菜等,可摄入适量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如肉类、蛋类和奶制品等,但要避免吃得过于油腻。血糖异常者,可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合理选择食用的水果,慎重选择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西瓜、梨、桃、甜瓜等。不宜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切勿节食。

其次,适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补充矿物质也是必要的,可以选择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不建议饮用含酒精或高糖分的饮料,因为它们不仅无法补充水分,还可能导致体内水分的进一步流失。此外,餐前、餐后应避免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再次,日常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白露之后,尽管白昼时间逐渐缩短,黑夜时间逐渐延长,但总体上仍然是处于昼长夜短的时期,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也相对较快,所以人们常在秋季感到疲劳。此时,仍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作息时间可以从“夜卧早起”逐渐过渡到“早卧早起”。中医理论认为,“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对身体十分有益,可以在11:00-13:00间进行午睡,午睡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最后,在做好降温措施的同时避免耗伤阳气。做好防晒措施,如涂防晒霜、戴遮阳帽、穿防晒衣等,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段(10:00-16:00)外出。尽管天气炎热,也不宜过度贪凉,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和喝太多冰水。注意室内通风,做好除湿,避免穿潮湿的衣物。

决明子菊花茶

【用料】决明子9克、白菊花6克、大枣10枚

【做法】将上述用料放入杯中,注入开水后闷泡10分钟。

【功效】清肝明目、清热降火。因决明子和白菊花药性微寒,脾胃虚弱、易腹泻者慎用。

西瓜翠衣茅根饮

【用料】西瓜皮150克、鲜茅根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西瓜皮去除青色硬皮及红色果肉,鲜茅根切碎,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止渴。脾胃虚寒、易腹泻者慎用。

秋分后,润肺防燥

秋分节气后,随着温度和湿度的逐渐降低,外部环境也慢慢显现出秋季干燥的特征,此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秋燥。秋燥,一般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其中温燥多发生在中秋节前后,而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时节。

中医理论认为,秋燥主要是因为久晴无雨,秋阳以曝,加之人体正气不足,对天气变化难以适应而引起的不适。秋燥引发的不适初期可表现为头痛、咽干咽痛、鼻唇干燥、心烦口渴、干咳无痰或咳少量黏痰等。若不加以干预,可导致津伤加重,损伤肺络,甚至出现胸痛、咯血等症状。因此,进入深秋时节,燥气来势汹汹,日常应对秋燥多加防范。

首先,要对饮食进行适当调整。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耗秋补”,秋季所谓的进补主要以“平补”为主,食物的选择要具有多样化,除了适当食用高蛋白食物外,还可适当食用酸性水果,如橘子、柚子、葡萄、山楂等,增加津液的分泌。

银耳莲子百合汤

【用料】干银耳40克,干百合10克,干莲子20克,枸杞子、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用温水泡发1小时后撕成小片,干百合及干莲子温水泡发30分钟,将银耳加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水煮至沸腾后,加入百合、莲子,小火炖煮30分钟后加入适量枸杞子、冰糖,待冰糖溶化后,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养阴生津、健脾安神。风寒咳嗽者慎用。

沙参玉竹老鸭汤

【用料】老鸭1只、北沙参60克、玉竹60克、生姜2片、盐适量

【做法】老鸭洗净,切块,沥干。冷水下锅,煮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煲煮30分钟,撇去上层浮油,加入北沙参、玉竹及姜片,继续煲1.5小时。关火后,加入适量盐,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润肺。脾胃虚寒者忌服。

其次,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户外运动为主。可以在外界温度适宜时,选择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登山等户外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锻炼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运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肌肉、韧带或关节损伤。运动出汗后,可适当去除多余的衣物,擦干汗液,更换干燥、洁净的衣衫,避免受凉。

基金项目

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课题(HKQZYY-2020-47);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课题(HKQGYQY-ZYY-2023-09);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学科助推计划科研课题(SY-XKZT-2021-1019)

责任编辑/李思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