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惹人悲,一起拍打心包经吧!

作者: 孙利华 汪小冬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秋词》中的诗句。我国民间素来有悲秋的说法,一层秋雨一层凉,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到,秋风起,落叶缤纷,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们产生悲伤的情绪,有一种自己被负面情绪包围的感觉,伴有遇事容易叹气、精神不舒畅、身体倦怠等症状。这种现象俗称“秋悲”。有些人可能悲伤一会就过去了,而有的人则会陷入这种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 秋悲易致肺气消

秋天对应的五脏是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悲)伤肺,悲会不断地消耗人体的气,容易伤肺,故“悲则气消”。同时,肺气虚会导致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易产生秋悲情绪;若过度悲伤,则还可能会损伤我们心理健康。

那么,该如何预防秋悲呢?《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天应顺应节气,早睡早起,适当运动,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宜食润肺生津通便之品,如梨、枇杷、白萝卜等。

▲ 五行相胜喜克悲

根据五行相克理论,火克金,肺属金,心属火,且心在志为喜。因此,“快乐能战胜悲伤”。可以拍打一条使人变得快乐的经络——手厥阴心包经来预防秋悲。手厥阴心包经是十二经脉之一,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戌时(19:00~21:00)是手厥阴心包经值守的时间,此时最适宜拍打。

秋意惹人悲,一起拍打心包经吧!0

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温度也随之降低。拍打心包经局部会产生热能,转化的能量上升后可以疏通瘀滞的经络,调节脏腑经气,以调动全身气血来调节情绪。同时,拍打心包经还能增强人体内分泌功能,启动自愈能力和免疫系统。总的来说,经常拍打心包经能增强心脏功能,加速热量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带走身体中堆积的废物,缓解气血瘀滞,疏通经络,让我们感到心情舒畅、快乐加倍,从而赶走秋悲。

▲ 拍打心包解秋悲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止于中指末端,从天池穴到中冲穴,共有9个穴位,可以依次进行拍打。拍打心包经的最佳时间为戌时,建议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60分钟进行;拍打工具可以选用拍痧板或手掌;拍打力度因人而异,以个人能承受的痛感为度;拍打方向从一侧胸口天池穴开始轻轻拍打到中指中冲穴,两侧交替进行;每天拍打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建议拍打后饮用一杯温开水,拍打完3小时内不可洗澡;孕妇或经期女性不可拍打心包经。

1.天池穴

在乳头外1寸,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处。此穴有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之效,可以用来改善胸闷、咳嗽等症状。

2.天泉穴

在上臂内侧,位于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头、短头之间。此穴有宽胸理气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痛、胸胁胀痛等症状。

3.曲泽穴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此穴有宁心清热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痛、心悸、肘臂疼痛等症状。

4.郄门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此穴有清心理气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痛、心悸等症状。

5.间使穴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有清心解郁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痛、心悸、癫狂等症状。

6.内关穴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有宁心安神、疏肝和胃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痛、心悸、胸闷、眩晕、失眠、偏头痛等症状。

7.大陵穴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在腕掌横纹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有宁心安神、宽胸和胃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痛、胃痛、手腕痛等症状。

8.劳宫穴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此穴有提神醒脑、清心安神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痛、呕吐等症状。

9.中冲穴

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位于手指,在中指末端最高点。此穴有开窍、清心、泻热之效,可以用来改善心烦、心痛等症状。

秋意惹人悲,一起拍打心包经吧!1

现代研究表明,秋悲情绪还与秋季日光照射时间减少引起的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因此,除了拍打手厥阴心包经来排解压抑、缓解秋悲情绪外,还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慢跑、登山,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还可以增加日照时间,调节内分泌功能,达到预防秋悲的目的。

秋意惹人悲,一起拍打心包经吧!2

责任编辑/王伟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