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的钥匙打开健康童心的宝藏

作者: 邱军

艺术疗愈心灵

艺术创作是自我意识的表达,艺术作品能反映创作者的心理状态。相较于语言表达,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展现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同时,人们对艺术作品往往会产生情感投射,当事人对作品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当下的心理状况,这有助于心理分析师对当事人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引导。艺术创作的过程本身是一种形式上的心理疗愈,人们会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重新梳理自己的情感需求,整理和修正一些不必要的情感冲突。因为在艺术创作中,安全和放松的创作环境能有效帮助创作者抒发情感,缓解心理压力。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在支持性的环境中运用各种艺术媒介,如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制作、书写、戏剧摄影等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情绪及经验,从而促进人心灵成长和疗愈的一种方法。近年来,表达性艺术治疗开始在小学中逐步推广,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

形式多样的表达性艺术治疗

根据学生审美需要和心理素质培养目标,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唤起美感的音乐、美术、影视和文学作品作为教育内容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促使小学生用审美陶冶现实的基础。国内目前使用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绘画类、音乐舞蹈类、手工制作类、书写类、戏剧摄影类等。

1.绘画类

绘画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表达形式,让小学生能够自如地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毫无拘束地展现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情感。

集体墙报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共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2.音乐舞蹈类

音乐舞蹈类包括音乐和舞蹈。在音乐治疗中,小学生展现了极高的参与热情。他们通过唱歌、演奏乐器或随音乐律动的方式,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即便选择静默聆听,也能在乐曲的旋律中达到身心舒缓的效果。对小学生而言,舞蹈提供了另一种表达与释放内心的途径,使他们在舞动中能有效管理情绪,消耗过剩精力,以更加稳定与理性的状态面对成长挑战。

3.手工制作类

手工制作的范畴广泛,涵盖玩偶、雕塑、沙盘及创意游戏等多个细分领域。

玩偶,可以看作是自我的投射,在与玩偶的互动中,小学生可以自由地探讨内心的感受、恐惧或曾经的经历。玩偶相当于一个桥梁,能帮助小学生勇敢地面对和接纳真实的自我。

在沙盘游戏中,小学生们可以利用沙盘和各种沙具(如卡通角色、人物模型、玩偶等)来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沙具不仅代表家庭成员,还能映射小学生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受。治疗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引导,深入探索小学生的家庭结构、内心挣扎及其他可能的心理问题,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心理支持。

总的来说,手工制作不仅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更是一种促进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4.书写类

书写类活动范畴广泛,涵盖日记、诗歌等多个重要方面。从图文并茂的日记记录到言简意赅的日常笔记,均为情感抒发的途径。对小学生而言,文字帮助他们表达快乐、悲伤、兴奋或遗憾等复杂情感,同时辅助他们有效管理情绪,深入感受生活。此外,通过朗读或回顾自己的日记,小学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情绪变化与心灵成长,在反思中促进个人发展与进步。

5.戏剧摄影类

戏剧摄影类主要包括心理剧和摄影,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方法是摄影。摄影能使人们对生活的环境更加敏感。在摄影治疗中,小学生常常会分享自己内心特别的照片,比如家庭合影或个人独照,这些照片能够很好地呈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何进行表达性艺术治疗

1.精心设计合适的艺术治疗项目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精心设计和选择适合他们的艺术治疗项目。例如,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演奏、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小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这些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释放内心的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实施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应以创造性和互动性为核心,灵活运用单人或多人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各式各样的复合型艺术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这些艺术活动既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多人协作进行的。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治疗活动,小学生能够在各个层面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小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和支持他人,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任务,这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协调,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总之,在表达性艺术治疗活动中,治疗师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互动方式,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

2.多种艺术形式剖析内心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借助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对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这种自我认知和反思的过程,能让小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清晰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唤醒小学生的深层想法,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促进作用。

3.在艺术作品中找到心灵共鸣

小学生尚处于通过具体事物感知世界的阶段,在开展相关心理辅导活动时,借助音乐舞蹈或艺术作品,可有效帮助小学生找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情感波动,或是被作品中的某种精神所打动,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种心灵共鸣,带给小学生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小学生心理成长,提升小学生的心理能量。

4.在艺术活动中消解消极情绪

与常规心理辅导中的问答方式不同,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辅导中大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活动,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在活动中抒发出来,获得稳定、健康、积极的情绪。表达性艺术治疗活动能帮助小学生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理满足,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