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哪里跑

作者: 陈聪 王榕

骗子哪里跑0

▎活动背景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指出,教育部门要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进学校活动,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宣传教育。如今,被骗已经不是简单的人际危机问题,更是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引爆器。中小学生存在防范意识弱、分辨能力差、情绪易冲动、社会经验缺乏等特点,是很容易被骗的群体;新闻媒体报道的中小学生被诈骗案例日益增多,已不容小觑,为此,特设计这节心理课。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骗子的大致特点,提高反诈意识。

2. 情感目标:感受识破骗局引发的积极情绪。

3. 行为目标:掌握反诈骗的3种方法并能提醒身边人。

▎活动准备

1. 分组:课前就近分组,4—6人为一组。

2. 材料:1份课件、1份奖品、课堂活动单、3个情境材料、3则音频、1则视频、课后活动单。

▎活动方法

游戏体验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活动对象

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体验信任陷阱(预计时长: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两轮对话游戏,体验信任与被骗,初步探讨被骗者心理,为后续作铺垫。

[活动内容]

1.  教师随机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展开对话。

教师:有2元钱吗?给老师2元钱,我会给你一个超过2元钱的好东西(若无,可以让学生用笔等物品代替2元钱)。

学生:给你钱或物品。

教师给学生一个价值10元钱的奖品。

游戏注意点:课前调查过学生想要的奖品,可以是好看的本子等物品。

2. 教师再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展开对话。

教师:有10元钱吗?给老师10元钱,我会给你一个远超10元钱的好东西,比刚刚那个还要令人意想不到(若无,同样可以让学生用其他物品代替,教师觉得合理就可以)。

学生:给您,换什么呢?

教师:哈哈哈……换个教训。

游戏注意点:①结束后,教师记得将10元钱或物品还给该学生,并且说明原因安抚好学生;②两轮邀请不同学生参与是考虑到第一轮是随机找的学生,如果这个学生是警惕心很强的人,那么第二轮很可能失败,达不到教育意图,而第二轮找积极举手的,大概率就是比较想要奖品且容易掉进陷阱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试着两轮都用同一个学生;③感兴趣的教师还可以进行第三轮,第三轮可以让学生拿回第二轮失去的钱或物品,并且拥有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奖品,这时可以用掷骰子等方式决定结果,增强体验感。

3. 师生讨论(讨论内容见教师设问)

教师:为什么愿意给老师钱或物品?

学生可能回答:

(1)信任教师。

(2)没有想太多,日常防备心较弱。

(3)看第一轮的同学成功了,以为第二轮会有更大的惊喜,防备降低、预设变高、自己贪心。

(4)一直觉得自己是运气很好的人,有点盲目自信。

(5)想要奖品,愿意赌一把,喜欢追求刺激。

(6)才10元钱,哪怕奖品不好,10元钱也是比较小的损失……

[教师设问]

(1)为什么愿意给老师钱或物品?当你听到老师说“换个教训”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2)(提问其他同学)如果老师邀请的是你,你会给钱吗?你是怎么想的?

(3)生活中,你们或身边人遇到过被骗的情况吗?是什么?

[教师小结]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被骗的情况,遭受伤害、损失,今天这节课就教大家擦亮双眼、识别骗子!

二、团体转换阶段:了解骗子特点(预计时长:10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探讨骗子的画像(特质、手段、话术等),了解骗子的特点,增强识别骗子的意识。

[活动内容]

1. 教师分享几张人像图片,请学生判断,图片里哪个人才是骗子(注:这几张图是人工智能生成的人像图,实际都不是骗子,便于后面解释骗子没有固定的长相)。

2. 教师解释:骗子并非都长着一张丑恶嘴脸(面相猥琐、声音尖锐、眼神躲闪而贪婪),或者像“司马昭之心”一样容易被人知道。

3. 小组讨论骗子的特质(如个性外向、口才不俗、意志坚定等)、诈骗原因(赚快钱、被胁迫等)、活跃时间、诈骗手段(如电信诈骗、街头请求等)和话术(“我是警察,这是我的证件,我是来帮你一起解决问题的”),再记录在课堂活动单上。

4. 教师呈现《2024年反诈骗数据报告》的重点信息。

[教师设问]

(1)为什么认为这个人更像骗子?

(2)你们组的骗子画像是怎么样的?

(3)经过讨论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识别骗子?

[教师小结]

不管骗术高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的,他们通常个性外向、能说会道,和他们相处会让你觉得很舒服,甚至他们可能很懂你。骗子能诈骗成功靠的不是颜值,而是抓住了你的心理!遇到骗子,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被他们的话术迷惑,努力识破骗局!

三、团体工作阶段:掌握反诈方法(预计时长:20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3个中小学生被诈骗的情境,探讨、掌握识破和应对骗局的3种方法,感受被骗的后果。

[活动内容]

1. 教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呈现3个中小学生被骗的情境(素材均改编自真实案件)。

2. 小组抽情境,每几组会抽到同一个情境。

3. 小组从被抓住的心理和识破骗局的方式两个维度展开分析,完成课堂活动单。

情境一:“暖心”的主播

周末我在家打游戏,由于在线时间过长,常常被该游戏防沉迷系统强制下线,让人很不爽。我搜到能帮助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设置的主播华哥,便主动添加了华哥的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华哥总是非常耐心地解答我所有的疑惑,还会安抚我的情绪,甚至带我一起通关。后来,他让我用爸妈手机号登录扫码后的页面,再把验证码发给他,以此彻底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当时我想都没想就照做了。直到爸妈发现银行账户里的钱财无端消失……

<被抓住的心理>

(1)爱玩网络游戏,非常想解除防沉迷系统的设置。

(2)无防备心,易信任人。

<识破骗局的方式>

(1)远离福利陷阱,别让弱点被操控:警惕能满足自己利益的。

(2)守住信息底线,隐私数据不透露:要求扫码、给手机验证码的,一律拒绝。

情境二:“权威”的律师

周末,我在刷短视频时看到偶像要自建粉丝群的消息,便立即加入粉丝群。让我惊喜和激动的是,我还成功地加上了偶像的个人社交媒体平台账号!但偶像的第一条消息让我如坠冰窟。消息显示,由于明星的私人信息被他人恶意传播,对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工作室已报案,现在需要所有社交媒体平台的好友添加陈律师的社交媒体平台账号配合调查,否则将被依法起诉。听到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我一下子就慌了神,赶紧添加了陈律师的账号自证清白。

陈律师让我找个安静的地方与他进行语音通话,要求我如实回答所有问题,他称为避免影响被扩大,此事不可以告诉任何人,不知所措的我按照陈律师的指示,与对方开启了屏幕共享,并且提供了数个验证码。

<被抓住的心理>

(1)对偶像有信赖感,想守护偶像。

(2)盲目相信权威,如认为律师一般比较有手段和方法。

(3)被扣上“罪名”后努力想证明自己的清白。

(4)防备心弱。

(5)胆小、遇事就慌。

<识破骗局的方式>

(1)远离福利陷阱,别让弱点被操控: 警惕不太可能的“福利”,如可以联系到偶像等。

(2)拆穿身份伪装,多方求证不轻信: 核验律师的身份,不随意相信陌生人。

(3)守住信息底线,隐私数据不透露:要求屏幕共享和输入验证码的,一律拒绝。

情境三:“富有”的队友

我在游戏里认识一位队友,他经常在线,三天两头找我玩游戏。通过聊天,我感觉他家里非常有钱,他经常送我游戏中的皮肤,给我发红包,慢慢地我就把他当成我最好的兄弟。

就这样,几个月后的一天,这个好兄弟邀请我去他泰国的别墅玩,不仅给我订了机票,还给我转了2000元钱,面对如此“真情实意”的邀请,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我一下飞机,他就急匆匆地把我带走了,还说买了精彩的演出门票,不快一点儿就错过演出时间了。没等我多想,我就被专车带走,中间路途太长,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被他卖到了黑工厂……

<被抓住的心理>

(1)贪图便宜,抵制诱惑能力弱。

(2)有情感基础,建立了信任感。

(3)登门槛效应,逐步接受请求。

<识破骗局的方式>

远离福利陷阱,别让弱点被操控: 警惕不太可能的“福利”,如一直给钱的游戏好友。

4.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和归纳如何识破骗局,以板书的形式分析清楚:

(1)远离福利陷阱,别让弱点被操控:①要有防备心,骗子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认真学习反诈知识;②不要贪心,拒绝“馅饼”(好处);③被骗后,谨防有不甘心心理,要懂得及时止损。

(2)拆穿身份伪装,多方求证不轻信:家人、好友可能是通过人工智能换脸的技术假扮的,偶像、警察、律师也是假扮的,都在利用你对这些身份的信任。

(3)守住信息底线,隐私数据不透露:对于提供个人信息的要求,都必须三思,问问家长!一旦给对方银行卡、身份证或手机验证信息,钱必然会被转走,更不要直接转钱。

5. 教师分享反诈网络小程序和国家反诈电话号码。

[教师设问]

1.你们组觉得骗子抓住了“我”什么心理,从而行骗?你们组想到了什么方式去识破骗局?

2.现在不是让你给别人转钱,而是别人给你转钱,这样的诱惑该如何抵挡?

3.被卖到黑工厂的“我”,将会面临什么?除了钱财损失,还会有什么损失?

[教师小结]

骗子有千万种方式引我们入陷阱,我们可以用这3种方法识破和应对骗局,否则将承受惨痛代价,多份警惕,才能多份安全!

四、团体结束阶段:争做反诈卫士(预计时长: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知道更多的诈骗方式,增强反诈意识;通过课后活动单,能提醒身边人。

[活动内容]

1.教师播放反诈版《爱你》的视频,学生边听边记录视频里提到的诈骗方式,教师明确点出诈骗方式:情感欺骗、兼职刷单、高薪招聘、不明链接、垫钱订单、客服退钱、网络贷款、进股票群。

2.教师强调:仍可用之前提到的3种方法识破和应对骗局。

3.学生思考:除了努力让自己不被骗,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比如,传播反诈歌曲也是一种增强反诈意识的方法。最后,教师分发课后活动单,让学生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

[教师总结]

如今,诈骗团伙发展成熟,各类诈骗迷惑性强、危害性大,中小学生由于防备意识弱、分辨能力差、缺乏社会经验、情绪易冲动,非常容易落入游戏充值等陷阱,希望上完今天这节课,大家能牢记学到的识破骗局的方法,避免被骗。回家后,请将今日学习成果分享给家人,让更多人一起识别骗子。

▎活动单

一、课堂活动单

(一)完成骗子画像(注:①可用画图的方式表示;②“特质”指的是你认为骗子是什么样的人?)

1. 骗子的长相:

2. 骗子的特质:

3. 骗子诈骗的原因:

4. 骗子的活跃时间:

5. 骗子诈骗的手段:

6. 骗子诈骗的话术:

(二)分析情境

1.我们组抽到:

(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

2.骗子主要抓住被骗者的心理:

3.识破骗局的方法:

二、课后活动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