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心理好课的美好样态

作者: 夏春娣

2023年4月20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发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一计划的出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它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也是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计划明确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学校认真落实开足、开齐、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之举。一节真正优秀的心理课,应该呈现出满是“心理味”的美好模样,处处透着温暖与力量。

建立“走心”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流传已久的教育名言,在心理课的教学领域中,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在心理课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对是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堪比盖房子时打地基。我们都知道,只有地基打得又稳又牢,房子才能够盖得又高又好,屹立不倒。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心理课顺利开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石,也还是激发学生内心自信、自省、自性力量的情感源泉。

从心理课开始的第一秒起,建立关系就像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线,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紧密地串联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他们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在关于“情绪管理”的心理课上,教师通过耐心倾听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用理解和鼓励的话语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学生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后续的课程讨论和活动中,从而收获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营建“润心”的课堂氛围

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能够让人心情愉悦,提高学习效率。对心理课而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巧妙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出那种能“润心”的课堂氛围,就如同春天的微风,轻柔地拂过学生的心田。这种氛围有着强大的魔力,它能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心理课充满好奇和期待,主动去探索那些有趣的心理知识。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课堂开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暖身活动,让紧张的氛围瞬间消散;接着,通过设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分享交流环节,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用心营造良好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建立“交心”的见证场域

师生见证是心理好课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心理好课运用的一种叙事技术,它强调师生之间通过对话方式共同学习和相互启发,强调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见证人,同时,学生也成为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成长的见证人。在这个“交心”的空间里,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实施者,传授着专业的心理知识,组织着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空间的营造者、引导者、主持人和陪伴者。

比如,在一堂“梦想探索”的心理课上,教师可以先分享自己年少时追求梦想的经历,包括遇到的困难和坚持下来的过程,这一分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接着,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给予倾听、肯定和鼓励,其他同学也能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交心,见证彼此成长,共同收获宝贵的人生经验。

生成“健心”的生态体验

心理课堂中的生态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参与心理课中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深化对自我的认识、接纳,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找寻对生活事件积极认知的规律,找到事件或问题背后的成长契机,挖掘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

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挫折挑战游戏”,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场景。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经历失败和成功,体验到不同的情绪,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在游戏中面对挫折时的心态,探寻应对方法,让学生明白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会从挫折中吸取经验。通过这样的生态体验,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

达成“育心”的积极目标

在心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融合德育和心育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人格塑造;可以运用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等德育原则;还可以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正向思考,帮助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积极探寻内在的力量,直面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对策。

例如,在关于“价值观”的心理课上,教师通过展示不同价值观导致不同行为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在讨论环节,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合理,并提供调整和完善的方法。对性格内向、不太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引导他们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在生活中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正确选择。

一节优质的心理课程,绝不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它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温暖抚慰,是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师生共同见证与分享的珍贵机会,也是创造彼此支持场域的有效途径。只有打造出具备这些美好样态的心理课,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