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

作者: 颜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会受到社会群体中他人的影响,总有一些人的身影格外重要,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如同细腻的画笔,在孩子的心灵画卷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聊“重要他人”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巧妙化解那些不良影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谁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社会化及心理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往往就是他们的“重要他人”。这些人陪伴孩子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他们的态度、行为和评价,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要他人”的影响有好也有坏

有这样一句话:“造就和成全我们的人,以及伤害我们的人,都是离我们最近的人。”它形象地概括了“重要他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重要他人”对孩子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存在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能助力孩子自信成长,如父母的鼓励、老师的肯定,能让孩子充满勇气去探索世界;而消极的影响,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少困扰。接下来,咱们通过两个真实的故事,略谈如何化解“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促进孩子成长。两个孩子分别是八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性特点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感受到了“重要他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案例1:爸爸沉迷打麻将

小A是个性格开朗的八年级女生,可最近她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成绩也跟着下滑,放学后甚至都不太愿意回家。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A的爸妈一直做生意,平时对她很好。可最近,爸爸突然迷上了玩麻将,家里的生意都丢给妈妈一个人忙活,爸妈也因此经常吵架。老师问她:“喜欢爸爸吗?他以前是这样的吗?”小A回答:“喜欢。以前他不是这样的,虽然也玩麻将,但只是偶尔玩玩而已。”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小A慢慢回忆起,爸爸是从一段时间频繁叹气后,逐渐变得消极并沉迷麻将。说着说着,小A的眼神亮了起来,她好像明白了:爸爸肯定是遇到烦心事才会变成这样,家里才会吵吵闹闹。接着,她充满期望地告诉老师,要主动询问爸爸妈妈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鼓励他们积极面对问题,全家一起商量怎么应对。老师也很支持她,还带着小A进行了情景模拟,帮她预演了回家和爸妈交流的场景。

分析与思考:案例中的父母经营事业遇到挫折,父亲选择逃避,沉迷于玩麻将,夫妻经常争吵进而影响孩子。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父母频繁争吵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也是小A放学不愿回家、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通过交流引导,小A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源于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并打算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去推动父母的改变。这次辅导虽然无法直接帮助小A的父母解决问题,但是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不良影响,并愿意积极应对问题,这表明孩子已经把成长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改变的动力和行为。现实中,不少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其家庭、父母有直接关系,有的甚至是根源性的。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依靠家庭和父母以一贯的方式来应对,是很难得到解决的。因此,引导孩子成为推动家庭问题解决的新动力,既能让孩子发现自身问题的由来,又有助于家庭问题的解决,更能促进孩子和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案例2:老师是不是偏心了

四年级的B同学一脸期待却又有些小心翼翼地找到老师,想说说自己遇到的烦心事。老师先向他介绍了心理辅导的保密原则,B同学这才放下心来,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觉得自己的一位老师偏心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很认真地写了开头,觉得写得很好,可老师看了一眼就说我写得不行;却对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大加赞赏,可我觉得这个同学的作文写得并不好,而且其他几个同学也认为他写得不怎么样。”说这些话的时候,B同学显得很气愤。

在辅导过程中,老师先向B同学介绍了“晕轮效应”的具体内容,通过介绍,B同学了解到“晕轮效应”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生活中经常有人会“中招”,就像这位老师对作文做出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是受到了学生平时成绩高低的影响。如此分析后,B同学感到豁然开朗,不再生气,还表示要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分析与思考:在孩子们的心里,老师就像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公正的评价,来满足自己被尊重的需求。但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时处处保持评价的客观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老师也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主动向老师反馈,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事情全过程进行复盘,成为问题的参与者,也化身为问题的分析者和反思者,最后还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当然,老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应重视自己的影响作用,同时作为教育专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人格魅力,积极认识并努力突破自身局限,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心灵导师。

如何面对“重要他人”的不良影响

从以上两个案例能看出,“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老师,也可能是身边其他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强烈而深远。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和老师作为“权威者”,一定要重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下面,为大家提供几点实用的建议。

1.给家长的建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家长要先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平时可以多和孩子聊天,倾听他们的想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量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还应该和孩子建立起有规则、讲民主的亲子关系。孩子在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中,才能茁壮成长。

2.给老师的建议: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成为学生“解其惑”的知心人。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生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向老师提意见,使老师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3.给孩子们的建议:如果发现父母、老师、亲密好友身上存在的问题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反馈给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求助,比如反馈给信任的老师、学校领导、部门机构等,听取他们的建议,接受他们的帮助,主动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