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的一片天
作者: 耿振美【案例背景】
一个周四的下午,我刚结束第二节课,想着第三节要上心理社团课,于是提前半小时去六楼的心理团辅教室做些准备。
刚走到楼梯转弯处,看见两个人蹲在角落里,男生一手掩着脸,一手抚摸着胸口,正在低声哭泣,一旁的男人也蹲着,用手轻轻拍打着男孩的背部,有些心疼,也有些手足无措。
出于一名教师的天性,我轻轻地询问:“这孩子怎么啦?”
两个人都抬起头,看到是老师,立刻站起来,男人说:“刚刚他跟老师发生了冲突,觉得心口闷,喘不上气来。”男孩满眼泪水,边躲闪着目光边哽咽道:“老师,我过一会儿就会好的。”
看着站在面前比我高出许多的两个人,我尝试着问道:“我是学校的心理老师,愿意跟我聊聊吗?”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男人明显在征求男孩的意见。孩子点点头,表示愿意。这时我敏锐地捕捉到男人那原来紧绷的脸有了些许松动,于是我便带着他们向六楼走去,边走边问:“您是孩子的?”没等我说完,男人告诉我他是孩子的爸爸。
来到辅导室,看到室内温馨安静的环境,我能感受到两人信任和安全感的增强,我告诉爸爸想和孩子单独聊聊,让他先去旁边的办公室休息。
【辅导过程】
等孩子坐下后,看着他抽泣的样子,我递给他两张餐巾纸,关心地询问:“孩子,现在感觉怎么样?”
孩子说:“两手发麻,胸口很闷,喘不上气来。”
我猜这个孩子刚刚一定经历了一些突发的、对他有冲击的事件,情绪体验比较强烈,才会导致他身体上的这些反应。
当下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在理解中帮他舒缓情绪,减轻他身体上的不良感受。于是我轻轻地对他说:“老师不知道你刚才经历了什么,但我能感受到这个经历让你觉得很难受,你的身体也不舒服。现在老师想帮帮你,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好吗?”
男孩听到我对他的理解,第一次用目光直视了我,点头表示愿意。于是我让孩子先闭上眼睛,像我这样做几个深呼吸。在我的引导下,孩子慢慢地通过呼吸由外在的世界回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来。
接着我做的第二步就是引导他看到自己的情绪,在接纳中平复情绪。于是我用轻柔的语气引导他尝试去看一看刚才的情绪,给这些情绪命名。我问他有哪些呢?他说,有委屈、愤怒、难过。我继续引导,如果这些情绪有颜色的话,会是什么颜色?他告诉我说是红色,那种通红的红。我又问:“如果把这些情绪比喻成一个事物,会是什么?是一座山?一块石头?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他说是一个浑身是刺的大圆球。我又问:“这个浑身是刺的大圆球,给你什么感受?大概离你有多远?1米,2米,还是更远?”他说就在眼前,大概1米,一直压着自己,让自己喘不过气来,感觉自己快要被压倒了,但不想被压倒,想推开它,但越努力,大圆球就离自己越近。
我表示理解,告诉他在遇到冲击事件的时候,情绪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身体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是正常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我接着继续引导:“现在你尝试着允许那个带刺的大圆球停在你面前的那个位置,然后问问它想要什么?”
孩子想了一会儿说:“它想要老师的信任,想要老师不冤枉自己。”说到这儿,孩子刚刚有所平复的情绪似乎又有点激动起来,双手又开始用劲地搓揉着,眼眶里的泪水又开始涌出。
“是的,老师也听到了,可能在刚刚的事件中由于任课老师的不信任和冤枉,让大圆球很委屈,伤心,甚至是愤怒。现在你对大圆球说,我允许你先待在这儿,让我来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重新取得老师的信任,你就会好一点。”
孩子很配合地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说着。很明显,当做完这样的处理,孩子的情绪平复了许多。
“现在,你的身体感觉怎么样了?”孩子说好了许多,胸口不那么压着了,手还有点麻。我告诉他情绪和身体密切相关,刚刚你的胸口和手帮助你承受了这些情绪带来的反应,现在你可以感谢一下你的胸口和双手,轻轻地拍一拍胸口,揉一揉双手,或者抚摸它们,在心里真诚地感谢它们:谢谢你们今天帮我承担了这么多,你们辛苦啦!孩子按我说的做了,然后告诉我,他现在感受好多了,手也不那么麻了。
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在倾听中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能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些什么吗?”
孩子把事件的经过告诉了我。在描述中他已经开始自我剖析,他说:“尽管任课老师当时冤枉了我,只看到我掉过头去,就以为我讲话了,但当老师让我站起来时,我不该连续说5遍‘我没有’,而且声音还一声比一声高,老师当时肯定被我惹生气了。而且在老师来之前,我们那个角落也确实经常有讲话声,并且之前也经常有学生被老师叫到后,明明说了话还拼命抵赖的现象,我现在能理解老师了……”
我说:“我非常欣赏你能在自己情绪这么糟糕的情况下,还可以换位思考,为老师着想,如果你的老师此刻能听到你的这番话,她也一定会欣赏你的坦诚和勇气。如果还有机会,你觉得当时怎么处理会好一点,或者说老师就能不那么生气。”
“如果当时我能把为什么掉过头去的原因告诉老师,而不是一遍又一遍说没有,并认真解释,也许老师就不会那么生气,就不会让我罚抄,也不会那么严厉地骂,不是,是批评我,我也不会在一次次被惹怒的情况下,竟然骂了老师。(骂?批评?一个词的调换,让我的嘴角不由得一扬,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让人想抱抱这个大大的男生。)老师也是被我气坏了,让我先到教室外面冷静一会儿,我就摔门而出了。后来,老师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也向我道了歉,说自己不应该冤枉我。但当时我的情绪没办法一下子调整过来,老师就把我家长叫来了。”
“是的,我已经听出来了,其实你已经自己找到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如果当时你可以向老师说明原因,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老师当时看到你掉过头去,这是一个事实,老师每节课都有教学的任务,有时为了更好地教学,也许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会忽略学生的感受,此刻我想你能理解吗?”
“我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最不应该的事情就是骂老师,我待会儿回教室一定向老师道歉。”
“我觉得你要欣赏一下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理解他人,说明你宽容真诚,你觉得呢?”男孩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意。“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刚在你面前的那个带刺的大圆球,它还在吗?”男孩略微笑了一下,说没有了。
按理说,今天的辅导还是比较成功的,可以结束了。但对这个懵懂的少年,我似乎还要做点什么。
这时我一抬头,看到窗外的天是那么蓝,那么静。于是我对孩子说:“看,窗外的天多蓝呀,每一个事件的发生对你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也许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冲击,发生各种不愉快的事情,先允许自己低下头让那些泪水流出来,那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然后还要尝试着抬头,看看蓝天,看看流云,把泪水收回去,那是一种能力和胸怀。”
男孩听了我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抬头看着窗外的蓝天,很努力地开始自我调整,我看到他侧着的身体由快到慢地起伏着,直到慢慢平静。当他转过身来面向我时,脸上已经有了淡淡的笑容。
我猜不出他那短短的一两分钟在想什么,但我能肯定的是他一定在调整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案例反思】
(一)老师要学会识别学生的情绪,理解学生的内在世界
由于大脑发育的特点,中学生的情绪表达与理性思维往往不同步。当师生有冲突的时候,学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转变成那些冲动不理智的行为,看起来是挑战老师威信的行为,但其实并不是针对老师,是他自己无法控制。老师要学习如何识别学生的情绪,尤其是班主任,有的时候我们会把这种行为理解为学生挑战我们的权威,让我们下不来台,但其实是学生应对冲突事件的一个表现而已,所以老师要把事情和人分开来看待。
(二)要给学生的成长留足空间。
当老师识别了学生的情绪,理解了学生行为发生的原因后应暂停一下,转个身离开或者稍微退让,学生的症状就会好一些,发生极端的事件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特别是面对冲突事件,成人的理性一定是大于孩子的理性,给学生留出成长的空间,在后续的沟通和辅导中改变学生,使他们形成自动化解决情绪的模式。
(三)班主任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自己化解冲突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加上学生的个性差异,班主任需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自己化解冲突的能力,既能帮助学生成长,也能愉悦自己身心,这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必备功课。
【心育感悟】
抬头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
抬头的一片天,是孩子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