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案例探析

作者: 杨琳

▎问题的提出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知名学者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学校课堂上进行实验而提出的,即人们通过对特定情景的认识产生期待或预测,从而使情景产生了符合这一期待或预测的效果。人的情感和价值观都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别人潜意识的作用,会不自觉地受到自己所欣赏、崇敬、依赖的人的作用和提示。罗森塔尔随机选出了18个教学班的学生,并利用智力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估,之后向教师提交一份名单并通知所有学生,名单上的学生今后在学习上会有“迅猛发展”。专家所提供的学生名单中并没有经过真正鉴定的高智商者,只是随意挑选的。8个月后,研究者又对全部18个教学班的学生实施了复测。将前后两次的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那些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比没列入名单的其他学生,学习力与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改善。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与学生成长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中小学的学生厌学、自闭、抑郁、产生攻击性行为等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特殊学生群体更需要教育者的爱心、鼓励与智慧的教育,更需要给这些孩子贴上正向的标签,更需要按照“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育规律对这些孩子进行高质量的教育,让这些特殊儿童的生命成长更有力量,获得最大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期望,并喜爱、关心或引导学生,将会让学生进步得更快,能力发挥得更佳。当教师给学生传递消极的期望,忽视或者鄙视学生,将会让学生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甚至一蹶不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恰当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会使教育教学大大地提质增效。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1

小宁(化名),男孩,一名四年级学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他二年级时父母离异,经常无故旷课、逃学,上课一直都在画画,不听讲,完不成作业,动不动就大怒摔东西,还经常打架,极度自卑,有一次竟把同桌的脸打伤了,是一个心理状况非常特殊的孩子。

小宁每天都过得不快乐,他在心灵卡片上写下了忧伤的心灵絮语,投进了学校的心语宝盒进行倾诉,卡片上写道:“我讨厌这个世界,爸爸妈妈不爱我,老师、同学们不喜欢我,我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我是一个可怜无用的孩子,还总想打人,老师,我该怎么办?”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悄悄把小宁邀请到了我们学校的“一米阳光”心理工作室,给小宁倒了杯水,请他坐下来说:“孩子,你长得真帅,听说你画画特别好,能不能坐下来画一张给老师看看。”

我递给了他画纸和水彩笔,小宁抬起来头,眼中开始有光,说:“好吧!我非常喜欢画画。”不一会儿,小宁就画好了一棵大树,上面结满了红红的苹果,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我说:“孩子,你画的这幅画太漂亮啦,老师特别佩服你,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画中的什么呢?”

小宁思索了一下,微笑着说:“我愿意做画中的大树,因为它可以结出甜甜的果实给人们吃。”

我说:“孩子,很好,一棵幼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从小就要尽情吮吸营养、阳光和水分,你现在要怎么做呢?”

小宁说:“老师,我明白了,我要想成为有用的人,就要好好学习,多多学习同学的优点,每天进步。”

我说:“你很聪明,老师要看你的表现了。”

接下来的日子,小宁真的进步了许多,上课听讲认真了,作业写得也工整了。

可是有一天,他又因为一件小事和同桌争执,打了起来。这一次他主动来找我,轻轻地敲门,进门后低着头说:“杨老师,我有时控制不住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太难了。”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拿起小宁的手说:“我给你看看手相吧!”

我郑重地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粗壮的大拇指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有领导才能,下学期你参加班长竞选吧,一定能选上。再看你的中指比一般人的都要直、都要长,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才”。

这句话在小宁幼小的心灵里发生了一次大爆炸。从此,小宁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聪明的他开始上课积极发言、帮助同学值日,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省绘画大赛均获得一等奖,学校运动会赛场上他拼尽全力为班级拿下20分,他开始帮班级策划各项活动,就连穿的衣服也整洁、体面起来,走路都挺直腰杆,第二学期通过竞选,他真的成了班长,尽管是管纪律的副班长。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开始按照优秀孩子的规范要求自己,一天天在进步。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他来到学校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我诧异地问道:“您是?”

已经长大的他说:“杨老师,我是当年的小宁啊,我考上南京大学了,没有您当年给予我的‘一米阳光’,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您当年对我的教育、鼓励与辅导。”小宁给我一个大大的、热情而温暖的拥抱,还送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

我激动万分,小学阶段那几年我对小宁的一次次表扬与鼓励,在小宁的心里播下自信认真与积极上进的种子,并生根发芽,连忙说:“小宁长那么高了,太好了,太好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将来你肯定会大有作为,长成参天大树,为社会做出大贡献。”

小宁:“谢谢杨老师,我会继续努力向上,超越自我,您的鼓励与帮助将会让我的一生沐浴着光明、希望和温暖。”

我深知小宁的未来一定会非常美好,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贴满了好学上进、正直善良等美好的标签,并落实到了行动中。我充分利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辅导策略,引导小宁向阳生长,遇见最美的自己。

(二)案例2

去年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发现这个班里聪明而调皮的学生较多,学习、纪律、卫生习惯不是太好,特别有几个男生时不时地违规违纪。于是我便放大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和优点,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

晨睿听讲专注,我鼓励他说:“孩子,你听讲好认真,老师喜欢你哟!”

司辰吃饭进步,我夸奖他说:“司辰,你今天吃饭没有挑食,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强壮!”

韩树终于能把座位收拾干净整齐一些了,我在同学们面前表扬他说:“韩树,你的位子整齐多了,你也更帅了!”

诗晨在学习上总是掉队,她每次默对一个词、优美地造一个句子,我都在班级里表扬她,一学期下来她的进步很大,期末测试竟然获得了五星级通关奖章……

我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肯定与信任,班会课上孩子们仔细分析班级的状况,热烈研讨,共同制定了“班规十二条”和“班级活动三原则”。“班级活动三原则”包括:①尊重他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伤害他人;②尊重学习,敬畏课堂;③尊重自己,自律向上。孩子们认真学习着自己制定和认可的章程,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不用扬鞭自奋蹄,渐渐内化为促进自身成长进步的内驱力。

我悄悄地给同学们说,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表扬我们班卫生、纪律、学习等有很大的提高,孩子们做眼保健操更认真了,听讲更专注了,卫生更整洁了,作业更漂亮了,作文撰写也更灵动了……我从满足孩子们内心的真正需要出发,对他们进行真诚的赞美和鼓励,给予孩子充分的正面引导和足够的信任,激发了孩子们努力前进的动力,孩子们心中充满着希望与信心,每天都期盼着早早来到学校学习,下午放学时总是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坏习惯逐渐消失,好习惯逐渐养成,积极认真、奋发向上的班风逐渐形成。在各类比赛中,我们班均名列前茅,每一周我们班都会获得学校文明班级。在本学期第一次班会课上,孩子们深刻分析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本学期的美好希望和“五个保证”,班长李恬畅总结发言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感谢杨老师一年来对我们的付出,相信本学期我们一定会盛开得更美丽、更芳香!”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应着:“一定会!”我坐在后排聆听着孩子们自己主持的班会,感受着孩子们的自律、自信与自强,心想:这也许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育魅力所在吧!

(三)案例探析

市场经济中有一种经典的希尔顿经济价值学说,大意是一段钢材价值5美元,把它做成马蹄掌,就值10.5美元;做成钢针,就值3550.8美元;做成手表的指针,价格就可能增加到25万美元。一块钢板,究竟值多少钱呢?就看你把它看成什么,马蹄掌还是指针。教师、父母对孩子具有美好的期待,认为孩子能否发展得更好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往往首先从教师身上获得。若能使孩子感觉到教师相信他,那孩子就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是值得信赖的,孩子也能形成很大的自信,会更加热情而努力地追求卓越。如果教师觉得学生能力较差,不好好学习,无可救药,学生也就会在教师这一面镜子中看见了自身令人痛心的面貌,从而觉得自身能力比不上他人,无法建立自身的信心和尊严,自我价值感就会很弱。他们会觉得绝望,抛弃一切积极的力量,进步的概率也较小。

假如教师觉得某些孩子很聪慧,又对他们有积极期待,相信他们以后智力一定会发展迅速,则一段时期后,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会获得快速、较好的发展。相反,不能得到教师这样积极期待的孩子,智力的发展则并不明显。而这两种孩子原来也没有任何区别,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长大,孩子的发展差异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期望。古往今来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效应,而且经常得到表扬与鼓励的孩子,通常进取心较强,综合素质提升也比较快,成为优等生的概率也较高。

我们要打着小灯笼寻找每个学生的优势,用显微镜来观察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其得到绽放。欣赏能让人快乐,欣赏能激活人的创造力,欣赏能开启人的心智,欣赏能使人的灵感涌动。在教育教学中,哪怕孩子错了,也要让他们意识到这是美丽的错误,改正了就是进步,以后一定不再犯同类的错误。我们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引领学生学习与发展,这将会激发学生内心最大的动力与潜能,让孩子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教育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建立以“爱”为基础的和谐师生关系

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动力,用生命点亮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任何时候都要把尊重、理解和爱放在首位。我们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包括后进生,失败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赞美,困惑时予以开导,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期望。孩子在爱、信任与尊重下一定会阳光灿烂成长,产生心灵共鸣,自然而然地爱上教师,也会更加喜欢上课,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善于运用充满爱的正向迁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努力向上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用爱心贴近童心,孩子们便会乐学、好学,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体罚、变相体罚、语言暴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心智发展,必须避免。要加强与学生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尊敬与信服。

(二)给予学生合理向上的期待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和教学成效之间存在着正向联系,当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时,便会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动作等进行鼓励,提问与关注也会较多,辅导时也会充满耐心。此时,学生的自我期望值就会较高,学习内驱力与兴趣也会较高,学业和智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从而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良性循环。

(三)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赞扬

1.真诚赞扬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

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孩子多引导,多关注,相信其能力,用最直观的、孩子可以直接接受的方法加以鼓励,包括榜样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切实引导孩子不断成长与进步。当我们真诚地欣赏、赞美学生时,学生能体会到这些情感,激起他们向上、向美、向善的动力。赞扬要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多角度赞扬,从努力、态度、坚持、思考、习惯、善良、独立、勇气、信用、细心、领导力、责任12个方面去赞扬。比如:“孩子,这首曲子那么难,你整整弹了3个小时,真是个坚持与努力的孩子。”“这个办法那么好,你怎么思考出来的呢?”“你写完作业,把书包收拾得真整齐呀!”“这几天,你坚持帮受伤的同学背书包,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出门时,你一直拉着妹妹的手,你真有责任心。”真诚具体、恰如其分的赞扬必将带给孩子前行的巨大力量。

2.同伴赞扬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催化剂

孩子们与伙伴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相处的时间最长,一起走过数个春夏秋冬,对其优点和长处了解也最多,以同伴的视角去赞扬身边的朋友,孩子更乐于认可与接受,影响也更直接。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很好,您可以问学生:“谁来说一说,他回答的问题好吗?好在哪里?”孩子的一幅艺术作品或一段文章特别好,我们可以问问别的同伴:“这幅艺术作品究竟好在何处?”“这篇文章优秀在何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小伙伴们的称赞一定会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与内驱力。

3.亲切的夸赞肢体语言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魅力元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亲切的夸赞肢体语言,将其作为口头表扬的有效辅助和补充。夸赞肢体语言使用得当,便于教师做好上课组织和课堂管理,增加课堂吸引力,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魅力元素。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笑容、一个柔和的目光、一个赞许的拇指、一个激励的拍臂、一个感恩的握手、一个温暖的拥抱会让他如沐春风,从内心深处更加爱戴教师,获得无限温暖与前行的力量。

▎结语

用爱去关心学生,就会获得学生的喜欢;用引导去教育学生,就会调动学生的兴趣;用赏识去表扬学生,就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从而更加积极进取,通过拼搏与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对孩子们适时地鼓励与表扬,充满热情与期望,一定会产生神奇而巨大的力量!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导孩子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未来与现在比,从而促进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与梦想实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