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班级故事,憧憬班级愿景
作者: 鲁晶晶教育背景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德育工作要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润物细无声,要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思想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建班初期形成的统一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提升班级凝聚力意义重大。
本班初一新生刚进校2周,渴望集体的温暖,体验集体归属感,顺利开始中学生活。本节班会从学生的真实故事出发,加入叙事心理的技巧,旨在帮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体验集体归属感,凝聚集体价值共识,为后续班集体建设做好奠基工作。
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故事中提炼个体价值观,知道美好集体需要凝聚价值共识。
情感方面:从故事中体味同学间温暖,在积极表达中共同憧憬班集体美好愿景。
行为方面:学会欣赏他人,愿意为创建美好班集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了解开学以来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情况,以及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组长,安排小组座位;准备海报纸、马克笔。
学生方面:回顾开学以来的班级生活,回忆美好瞬间。
实施过程
(一)热身活动——我说你听
1.活动展开
教师:请全班同学围坐成一个大圈,轮流1、2报数,报1的同学原地不动,报2的同学抬起板凳坐到报1的同学对面,组成一个内圈。请内圈同学向外圈同学分享入学后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教师:请外圈同学不动,内圈同学顺时针走5个位置坐下来。外圈同学向内圈同学分享这个班级发生的让自己最感动、最喜欢的一件事。
2.设计意图
通过面对面交流的热身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重温开学以来的集体生活,觉察身边的温暖故事,从自己的回忆和别人的故事中汲取能量,为后续的话题交流做好准备。
(二)分享班级最有凝聚力的故事
1.教师访谈示范(邀请一个同学上台)
主题提问:自你成为我们的班级一员以来,在哪一个时刻你感觉这个班级最温暖、最团结、最有凝聚力?
跟进提问:
(1)当时发生了什么?在这件事中同学的哪些表现、举动让你感觉这个班级是温暖、团结、有凝聚力的?(学生进一步重述故事,丰富故事细节)
(2)你觉得就在这个时刻,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都很在乎什么、看重什么?(学生从故事中提取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老师将其写在黑板上)
指导语:相信同学们都感受过这样的温暖时候,请根据幻灯片上的访谈提纲,模仿教师刚才的访谈,进行组内互访。
2.模仿教师的访谈,组内互访
(1)学生回到小组座位,组长组织大家分享班级中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
(2)小组成员共同选出一个组内最温暖的班级故事。
(3)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述小组选出的班级故事。
3.分享与见证
学生代表1:广播体操比赛时,有弯腰的动作,我们组的Z同学为了班级的整齐度,眼镜一直滑到鼻尖都没有去扶眼镜,这让我们很感动。此刻我们最看重的是班级的荣誉,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班级。
学生代表2:因为我们上课积极发言、课间自主学习、能够欣赏他人和集体等方面的进步,所以获得老师的奖励,大家分享了可口的蛋糕。通过努力获得认可的过程,让我们很温暖。我们更看重整个班级的进步,而非个人的表现。
学生代表3:下午的两节自习课,老师不在时我们也能很安静地自习,每个人都埋头写作业,谁也不想做“打破窗玻璃的第一人”。每个人都能为他人创造出一片安静的自习环境,这让我们很感动。我们更加看重班级良好的学风。
学生代表4:在体育课上学习广播操时,老师让我到台上去展示,我因为小学时被喝过倒彩而非常紧张害怕,但是我发现好多同学都在为我加油,这让我非常感动,此刻我们班同学看重的是友善的人际关系。
4.设计意图:学生是班会课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故事生活在班集体当中,学生的故事就是班会课的有效资源,通过发掘学生自己的温暖故事,除了帮助学生看到别人的善意和班级的进步,营造一种温暖、接纳的班级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探寻故事背后的价值观,为下个环节凝聚集体价值共识做好铺垫。此外分享故事的过程,也是个体被见证的过程,个人能够在重述故事中重新认识自己,集体也能够在故事中被重新定义,为班级学生营造更有凝聚力的生活环境。
(三)绘制班级愿景
1.冥想引导
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呼吸把注意力慢慢地从外界转向你的内心世界,随着呼吸感受自己的身体,你的脚踩着地,你的身体在慢慢地放松下来。好的,你做得很好。
接下来,请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个画面,如果我们这个班级在1年后变成了你最喜欢的样子,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在这个理想班级中,同学之间会如何交往?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同学们会如何处理?同学们会各自为这个班级做什么样的贡献?当一个同学有困难时,其他的同学会如何帮助他?处在这个班级中的同学们都很看重什么、在乎什么?在这样一个理想班级中学习和生活,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好的,如果你已经在脑海里构想出理想班级的样子,可以在内心为这个理想班级拍一张照片。把这张照片定格,记在心中,然后请你睁开眼睛,回到这个房间里。请在你面前的A4纸上,简单勾勒出你心中的照片,并写上关键词。
2.绘制理想班级
(1)小组交流
各自的草图,对以下问题达成共识:你脑海里的理想班级是什么样子?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对于这个班级,同学们都很看重什么、在乎什么?让一个班级变得这样美好的核心要素有哪些?为了让班级变成理想的样子,我可以为此做出哪些努力和贡献?
(2)小组绘制理想班级的图画
将组内同学达成的共识用一幅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具体实物的样子,如房子、树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五角星、心形等等,写上图画所代表的价值观、核心要素。
(3)小组上台分享
每组组长上台分享这个理想班级绘画,讲述本组同学可以为这个班级做哪些努力和贡献。班主任安排一个同学在黑板上记录“理想班级”的关键词。
(4)绘制班级愿景图
教师:虽然各组的理想班级画面各不相同,但归纳出的关键词却非常接近的,重复率最高的是团结、友善、勤思、坚毅等。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关键词,绘制一幅属于我们大家心目中共同的理想班级愿景图,让它成为我们班级的精神图腾呢?
学生根据关键词确定图形、颜色、细节等。
(5)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亮点。本环节通过学生的内在积极体验,勾连现实故事,产生情感共鸣,达成小组共识等策略,将抽象的价值观具象化,将外在强迫式的价值灌输转变为学生对集体价值观的自主构建。通过班集体影响个体,形成价值内化。
(四)班主任总结
在同学们的讨论和协作中,我们的班级愿景草图已经形成,课后我会邀请擅长绘画与设计的同学进行细化处理。期待我们的班级愿景图早日与同学们见面。
同学们,共同的愿景是集体扬帆远航的动力之源,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是推动班集体发展的内驱力,今天我们在这里确定了班级共同的愿景,希望同学们在未来2周内,能在班级愿景的引领下,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课后反思
新班初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契机,本节班会课针对刚刚进入新集体的初一学生,为共建美好集体,凝聚价值共识而设计。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采用故事为主元素进行设计的叙事心理班会课模式。特别是分享班级最有凝聚力的故事环节,先从老师访谈开始,借鉴叙事心理中的相关理念和提问技巧,以学生叙述故事(言、行、境等多个维度)为主要手段,调动学生对故事的积极体验。再由学生模仿老师进行组内访谈,让很多细小的温暖得以传播,当温暖的故事被推荐上台分享时,个体故事就在集体中放大,被更多的学生“看见”和“被看见”,这个故事对这个学生而言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体验自我价值,激发主观能动性。此举有利于改变传统班级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叙事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态度,将叙事的技巧用于德育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以欣赏、尊重的态度,以对话的形式,帮助学生换个视角看待自己的故事,挖掘故事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求同存异,继而达成共识。在每个故事叙述之后,老师都会要求同学把他认同的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写在黑板上,在诸多故事价值观中进行取舍,自下而上形成班级共识,让班级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整个过程毫不刻意,没有灌输,真正做到价值内化,因为它本来就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借助叙事手法,让德育“润物细无声”,这是这节班会的第二个亮点。
本节班会课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参与体验”,让老师从“说教”走向“赋能”,从“指导”走向“启发”,让师生关系从“权威引领”走向“平等协商”。师生对话从“告诉”转换变为“有力量的问”,课堂设计更注重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链接,把学生自身的生活故事作为教育资源,更多地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智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3点:一是本节课内容较丰富,讨论环节耗时较长,时长需要60分钟左右;二是对于有技巧的问,特别是追问,需要老师事先充分预设;三是老师在班会课中的角色定位除了主持人、访谈者,还可以是班级故事的参与者、讲述者、见证者,可以把自己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