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作者: 陈爽 谭章平 喻臻 郑吉琴

一名19 岁男孩因连续高热5 天,同时伴有头痛、肢体抽搐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被送往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经问诊,医生了解到男孩生活在环境潮湿的山区,住所紧邻养猪场,蚊虫滋生严重。结合男孩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医学检查,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男孩意识逐渐清晰,肢体抽搐症状消失,身体状况逐步好转并最终康复。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在夏秋季节(7~10 月份)更为流行。各类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儿童由于非特异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尤其是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显性感染。因此,儿童青少年成为了乙脑的高发人群。乙脑的临床症状易与其他病原引起的脑炎相混淆,常常导致误诊或迟诊。乙脑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患者康复后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等。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而三带喙库蚊则是乙脑主要的传播媒介。当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后,便会携带病毒,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人或其他动物。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措施

首先,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高效、安全的手段。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适龄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进行常规接种,并每隔1~2 年可进行1 次加强免疫,直至12 岁。这可以确保儿童在早期获得免疫保护效果,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其次,灭蚊防蚊也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应合理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防蚊工具,睡觉时使用蚊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积极参与灭蚊活动,清理积水容器,消除蚊虫的滋生地;外出活动着长衣长裤以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并配备驱蚊液等防蚊产品,降低被叮咬的风险。此外,青少年还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对乙脑病毒的抵抗力。

再者,健康教育同样不可忽视。由于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中或邻居家养猪、身处水稻种植区以及接触涉水禽鸟等,农村孩子更易成为乙脑的高发人群。一旦患病,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青少年应了解乙脑的预防知识,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并持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他们还可以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带动家人和亲朋好友共同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也应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制作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宣传材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乙脑的预防知识。

最后,一旦出现发热、头痛、抽搐、嗜睡等疑似乙脑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