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杜娟 金鹏飞

初中化学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基本构成,更是启发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符号,而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创意的科学世界。很多学生在接触化学的第一课时,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这部分内容会感到新奇。比如,把铁钉放进稀盐酸中,不一会儿就会看到气泡冒出,这是氢气产生的过程;或者在试管里加热高锰酸钾,会看到紫黑色的晶体逐渐分解出气体。这种“看得见”的变化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现象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亦是创新的源泉。

引导探究,鼓励质疑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提出问题。例如:当看到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不同的金属反应会不会一样快?”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其亲自尝试把铁、锌、镁等不同的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比较气泡的多少和产生速度。这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个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气体不好收集、溶液比例掌握不准、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各种问题,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并尝试改进实验步骤。比如,有的学生在配置食盐水时发现浓度不对,可能是量杯读数不准确,或者溶解不彻底所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修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很多人以为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创造,其实不然。对中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更体现在是否敢于质疑、是否乐于探索。比如,在讲解“燃烧和氧化反应”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分为不同颜色?”这时学生会开始思考温度变化、空气流动、燃料成分等因素。虽然这些问题可能暂时得不到正确的解答,但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开始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萌芽。

拓展视野

教师可以适当将一些课外内容以简化的形式引入课堂,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以人教版必修一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例,讲的是有些反应会放热,有些会吸热。教师可以在“燃烧和热量释放”这节课中加以拓展,如让学生思考酒精燃烧时为什么会产生火焰?为什么手放在火旁边会感到热?这时候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反应放出能量”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氢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是释放热量的,也是未来发展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方向。

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科学知识的积累,更离不开实践探索和思维训练。教师通过从激发兴趣、引导探究、鼓励质疑和拓展视野等方面入手,能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断成长,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