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学生过度换气综合征

作者: 孙秀凤

高中生W同学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精神压力大时经常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症状。在一次期中考试期间,医务室突然接到监考老师的电话,说W同学忽然胸闷、喘不上气。校医急忙前往查看,只见W同学“呼哧呼哧”地大口喘气,捂着胸口急切地说:“老师快救救我,我快不行了”。在询问病史并测血压的过程中,W同学神情更加紧张,四肢无力,手脚冰凉,手指僵硬呈“鸡爪”样,视物模糊……原来是临近期中考试,W同学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压力很大,在考试当天早晨就开始头晕,开考后头晕越来越严重,嗓子发紧。校医根据病史和典型症状,诊断W同学为“过度换气综合征”。通过心理疏导、调整呼吸等,W同学的状态逐渐松弛下来,僵硬的手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校医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类似学生,特别是在考试、军训、运动会期间,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本文将介绍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换气综合征又称为过度通气综合征和高通气综合征。人通过呼吸实现气体交换,吸进新鲜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过度换气综合征是指人在焦虑、情绪激动、大哭时,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深度过大,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血液中的酸性成分碳酸(H2CO3)迅速下降,机体来不及调节酸碱平衡,从而形成“低碳酸血症”,或称为 “碱性血症”,血液酸碱度(pH)快速升高,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进而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变化。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1.组织缺氧

第一,由于血液pH升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合力增加(医学术语为“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氧气虽充足,但不能释放出来供组织利用。第二,呼吸性碱中毒使动脉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心、脑细胞缺氧。组织缺氧,患者会出现头疼头晕、头重脚轻、意识模糊甚至晕厥、抽搐、幻觉等症状,也会出现肢体麻木、刺痛,这些症状会让患者恐慌,进一步加重焦虑,使呼吸更加深快,导致恶性循环。

2.低血钙

由于细胞缺氧,血液中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低血钙,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手足和四肢的强直、痉挛。

过度换气综合征病理机制见图1。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过度换气综合征,可参照奈梅根(Nijmegen)症状学问卷(见表1)进行量化诊断。问卷中的每个症状根据发作频率得分0~4分,总分23分以上的敏感度是91%,特异性为95%。

关注中学生过度换气综合征0
图1 过度换气综合征病理机制

过度换气综合征如何处理?

1.转移注意力

患者可以适当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如看书、听音乐等,减轻精神负担,从而缓解症状。

2.调整呼吸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呼出过多二氧化碳所致,治疗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患者可以学习放松身体的方法,有意识地减慢呼吸频率,或用腹式呼吸,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

3.使用纸袋呼吸法

患者可以用纸袋罩着自己的口鼻,吸入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一般3~10分钟就可以缓解症状。纸袋呼吸法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引起窒息。

4.口服调节神经的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有生命危险吗?

关注中学生过度换气综合征1

中学生一般没有基础疾病,大多数可以自然恢复,但也有导致死亡的可能。

因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为维护体内酸碱平衡状态,肾脏会减少氢离子排出,增加钾离子的排出。钾离子的排出会引起患者出现低钾血症,轻者四肢无力、麻木,重者会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室颤引发突然死亡。如患者有基础疾病或症状较重,需尽快拨打120,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综上所述,问清病史、准确识别过度通气综合征很重要,但中学生多数没有器质性病变,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因焦虑、紧张诱发过度换气综合征,家长和教师应多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