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享“瘦”健康
作者: 史苗苗目前,我国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快速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17岁人群中超重或肥胖检出率高达20%。肥胖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全面、充足的营养是健康生长的物质保障。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此阶段营养不足,尽可能地为其提供各种食物,以致孩子出现超重甚至肥胖,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对青少年的体重管理非常重要。
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危害
持续的超重或肥胖状态会引起性激素紊乱、代谢失调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可表现为血糖、血压、血脂升高,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超重或肥胖不仅会引发骨龄提前、骨骺闭合,影响身高,还会增加胃食管反流、慢性肾脏疾病、肿瘤、哮喘等发病风险,更容易导致性成熟。此外,超重或肥胖还容易导致青少年对自身形象不满意,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
青少年体重超标的原因
青少年体重超标主要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能量摄入过多、饮食习惯不健康、身体活动不足、遗传、药物或某些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关键,常常表现为:①爱喝含糖饮料,如奶茶、多种碳酸饮料等。②爱吃各种零食,如饼干、面包、辣条等。③饮食无节制、挑食,遇到喜欢的食物暴饮暴食,不喜欢的则一口不吃。④作息不规律、熬夜,睡眠不足。⑤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痴迷打网络游戏、刷视频。⑥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会导致青少年体内能量过剩,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若不引起重视,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持续到成人,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培养良好习惯是超重或肥胖青少年体重控制成功的关键。
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预防措施
保证饮食均衡、多样化。青少年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食物每天需摄入12种以上,每周摄入25种以上。同时,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等,且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做到八分饱。每日能量摄入范围:男生1 400~2 500 kcal/d,女生1 250~2 000 kcal/d;供能比例应分别为早餐25%~30%、午餐30%~40%、晚餐30%~35%。同时,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的摄入;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足量饮水,不喝含糖类饮料。每日推荐饮水 800~1 400 ml,常随身携带水杯,多喝白开水。也可以自制健康饮品,如柠檬、薄荷、花茶等。青少年减少摄入常见的含糖饮料,而很多饮料即使口感不是太甜,含糖量也是非常高的,也应减少饮用。
合理选择零食。避免选择过度加工、能量单一及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蛋糕、薯条等,零食的总热量不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选购零食应到正规商店购买,选择配料表比较干净的食物。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青少年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用餐时长适宜。合理安排三餐,定时定量,且晚上9点后尽量不再进食。
坚持运动,避免久坐。将持续坐姿时间限制在1小时内,多进行户外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生长发育,还能很好地预防超重和肥胖。充分利用好体育课、课间操或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至少 60 分钟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跑步、骑车、游泳、球类等。每周不少于3天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时间8~10个小时为宜。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体重正常的青少年,建议每月至少检测1次,并观察变化趋势;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每周至少测量1次。
对于青少年体重管理,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对肥胖及减重有一定的认知,并以身作则,积极与青少年一同进行体重管理,相互监督,相互鼓励。这种正向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提高肥胖青少年体重控制的成功率。同时,创建良好用餐环境,家庭尽量烹调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饭菜;准备餐前汤或餐前20分钟喝水约200 ml,以缓解进餐前的过度饥饿感,预防暴饮暴食;加餐时,可优先选择牛奶、鸡蛋、粗粮、坚果及新鲜的水果,但需注意控制好量。家庭选购零食时,可选择健康、低热量替代食品,避免高热量零食,如糖果、蛋糕等,且将零食放入不显眼、不易被发现的地方,以减少进食诱惑。此外,家长还可以与青少年一同参与体育活动和家庭劳动,为家庭活动增加更多体能消耗项目。
青少年还需要格外注意限盐。限制青少年钠摄入量每天<2 g,相当于每天食盐<5 g。日常生活中,食盐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当中的烹调用盐,以及很多含盐调味品,如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等隐形盐的摄入;此外,各种加工肉类、豆类、方便食品、焙烤食品等含盐量也很高;还要注意外卖、预制菜中的含盐量。家庭烹饪时,推荐使用限盐勺、限盐罐,以帮助控制食盐用量;日常烹饪,尽量采用蒸、煮、炖、清炒的方式,可在出锅前放盐。日常购买食品时,需会看营养成分表,除了关注能量、蛋白质、脂肪之外,还要注意钠的含量。
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科学的生活,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快速生长发育和繁重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很好地控制体重、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