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作者: 顾梦茜

初中数学知识同小学相比,难度提升较大,有较多概念性与抽象的知识,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的畏难情绪,结合具体成因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使其慢慢克服畏难情绪,顺利完成预期学习任务。

结合现实生活教学

部分初中生因正处于青春发展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叛逆心理较强,存在太过否定或相信自己的情况,对数学学习不是特别感兴趣,导致畏难情绪产生。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打造生活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生活素材下易于理解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教学时,教师先给出一个生活场景:我每天上班都骑电动车,均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假如行驶的路程是S千米,时间是t小时,如何用含t的式子表示S?在学生简单思索一会儿后,教师列出公式S=30t,让学生初步认识这种新公式。接着,教师继续呈现生活实例:某移动套餐固定费用29元,当超出套餐内的通话时间以后,按每分钟0.1元的标准收费,设总费用是W,超出通话时间是t,怎么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W?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列出公式W=29+0.1t。然后,教师再引出问题:这两个公式有什么共同点?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与讨论,敢于提出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自主发现S或者W的值均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沉浸到生活情境中,对一些常见的变量关系产生好奇心,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次函数概念,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传授正确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会产生畏难情绪,大多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面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可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像比较法、类比法、观察法、联想法、归纳法与实践法等,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消除疑惑,由此克服畏难情绪。

以“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二元一次方程,教师可先带领他们结合公式与定理快速记忆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再基于数学应用视角加以引导,使其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具体来说,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学习新课,对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比较。此外,还要安排一系列应用题,使学生从练习题中找到自变量与因变量,让他们结合具体的变量关系构建方程模型,降低学习难度。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不再机械的套用定义与公式,而是能够基于数学关系视角切入,顺利处理相关试题。在这一环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与提出问题,主动表达自己遇到的疑点,然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化理解,使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扫除数学学习障碍,克服畏难情绪。

合理安排学习活动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学习过程不够合理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学习状态与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不能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使其既可以理解提供的文字材料与图片,还可以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一切学习行为都是有效的,引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例如:在讲授“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过程中,教师需先带领学生学习因式的定义,再探究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展开因式分解,以及如何确定与提取公因式,使学生可以依托乘法知识把乘法运算同因式分解联系到一起,从而掌握直观和抽象的衔接点。在本节课中,一大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精准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因为其有着极强的抽象性。教师可将实际案例当作切入点,带领学生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学会发掘变量,使学生明确里面存在的逻辑关系。比如,不少独立因式里面含有一样的变量,该变量能提取出来,把因式加法变化成乘法,助推学生进一步感知因式分解的本质。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些练习题,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因式分解,自主归纳规律,使学生切实发现因式里面存在的变量及关联性,当提取出这些变量以后,针对其他变量就能展开简单的加减法,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合理学习克服畏难情绪。

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想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进步,形成良好思维习惯与掌握思维方法十分重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适当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使学生逐步养成思考与分析的习惯。

例如:在“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在处理概率类题目时找到快捷、简单的方法,构建概率模型,深层次理解概率的本质。课堂上,教师可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概率事件,如抽奖、大转盘、彩票与保险等,以此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将关注点由课本中的概念转移至社会之中,拓展思维空间,并学会结合具体概率事件归纳数学规律。之后,教师可选择一个常见的概率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如抽奖,鼓励学生从不同层面展开思考,结合频率估算中奖概率的大小。这样的思维训练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概率相关知识,有助于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但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需找到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使学生学会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