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与药物治疗

作者: 刘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通常与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有关。该病的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免疫和心理等因素有关。通过合理使用控制类、缓解类药物及生物制剂,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发作。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原因、药物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为青少年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支持。

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哮喘的发病与家族史有显著关联,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哮喘患者的青少年,其患病风险更高。多种遗传基因与哮喘的易感性相关,包括控制免疫反应和气道炎症的基因,且存在家族病史的青少年通常哮喘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进展也会更迅速。此外,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强哮喘的遗传倾向,携带易感基因的患者同样也会受到环境刺激的显著影响,从而加重病情。

2.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会导致气道敏感性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哮喘。此外,室内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霉菌和宠物皮屑等,也容易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青少年被动吸烟,烟雾会刺激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

3.免疫学因素

哮喘通常与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尤其是以Th2细胞为主导的免疫应答。Th2型免疫反应能够促进白细胞介素(如IL-4、IL-5及IL-13)的分泌,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和过敏性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不仅增加了气道对外部刺激的敏感性,还会导致气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失调。同样,IgE水平的升高也会加剧气道对环境过敏原的反应,进而引发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狭窄。免疫系统在应对外界刺激时的异常反应,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

4.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应激反应会导致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气道的炎症状态,使患者对过敏原更加敏感。此外,长期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增加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负面情绪可能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忽视长期使用控制类药物的重要性,进而影响疾病的控制效果。

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1.控制类药物

控制类药物是青少年支气管哮喘长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减少气道炎症,预防哮喘的反复发作。常见的控制类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能有效减轻气道的慢性炎症,是控制哮喘症状的基础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通过扩张气道,维持气道通畅,通常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也可作为控制药物,特别适用于伴有过敏性疾病的哮喘患者。

2.缓解类药物

缓解类药物主要用于快速缓解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可迅速恢复气道通畅。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是最常见的应急药物,通过快速松弛气道平滑肌,迅速缓解喘息、气短等症状。这类药物通常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作用迅速但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不适用于长期控制。此外,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也可用于缓解急性发作,尤其是对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的患者。

3.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在青少年重度和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针对特定的免疫反应机制,帮助减少哮喘发作。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的抗IgE药物,通过阻断IgE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对过敏原的过度免疫反应,适用于过敏性哮喘患者。此外,美泊利珠单抗作为针对IL-5和IL-4等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生物制剂通常用于传统药物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针对性,但治疗费用较高,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少年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时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医嘱

严格遵循医嘱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的基础。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坚持,即使症状缓解后也不能擅自停药或减少剂量,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控制类药物需每日使用,以防止气道炎症复发;缓解类药物只能在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青少年患者和家长应定期与医生沟通,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掌握吸入器的正确用法

在支气管哮喘的日常管理治疗中,正确使用吸入器是确保药物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吸入器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内,以提高药物吸收率并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若青少年患者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药物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影响治疗效果。青少年患者和家长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学习吸入技巧,包括吸入器的正确握法、深吸气和屏气的时机,以便药物更好地进入肺部。使用后的漱口步骤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避免药物残留在口腔引发不良反应。此外,应定期检查吸入器的状态和药物剂量,以保证使用时药物能正常释放。

3.警惕药物不良反应

在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中,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对确保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常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局部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漱口;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能引起心悸、头痛等不适症状;沙丁胺醇可能导致短暂的手抖或心率加快。生物制剂虽然相对安全,但部分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或过敏等症状。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严重或持续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4.提高药物依从性

在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中,提高药物依从性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缓解类药物虽然能迅速缓解哮喘症状,但如果频繁使用,可能会掩盖病情恶化,并导致对控制类药物的依从性下降。因此,家长应提醒青少年按治疗计划使用控制类药物,避免长时间依赖缓解类药物,或者因懒惰或忘记用药,导致哮喘病情失控,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