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少女为何成“哑女”
作者: 马志国心理困扰:孩子为什么像个哑巴?
前几天,小芳和母亲一同来访。母亲人到中年,是一位全职妈妈,满面愁容,却强装笑颜。小芳正值青春妙龄,是一位高中生,也满脸郁闷,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在单独交流的时候,小芳母亲开口便是:“让我发愁的是,不知这孩子怎么啦,整天一句话没有,问都问不出话来,简直成了‘哑巴’……”
“孩子成了‘哑巴’,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的。这孩子从小就内向,封闭自己,就整天很少说话,也很少到外面跟同伴玩。到中学后,话就更少了。现在这上高中了,更没话了。有时候,真的几天都听不到她说一句话,就跟个哑巴一样……”
“孩子跟谁都不说话吗?”
“就是跟我没话说。”
“跟妈妈什么话都不说吗?”
“主要就是说起学习来没话说。”
“孩子现在的学习怎样呢?”
“到高二后连续两次考试都在退步,已经退了300多名了,到了班上的中下游。照这个成绩,高考连本科线都上不了。我们都没上过大学,为了让她考个好大学,从她上中学后,我就辞去了工作,在家里专门伺候她,为的就是让她能专心学习。可是,谁想到成绩越来越退步。您说,咋不让人着急?”
“妈妈着急了怎样呢?”
“这孩子从小就听话,我说什么是什么,从来没跟我顶过嘴,我也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所以,看孩子学习退步了,我也没打没闹,就跟孩子讲道理:只有考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现在这个成绩,连本科线都上不去,只能考个大专。一个大专生能找什么好工作?勉强考个大专,这学有什么上头?最近一次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老师都点名说到了这个孩子退步的事。回来我又跟她讲这些道理。我这不是激发她努力争取进步吗?结果倒好,不但看不到进步,而且还不想上学了。更让人着急的是,她还变成了个‘哑巴’,每次说起来,她都一言不发。我说,你跟妈说说,你这样究竟是咋回事?可任我怎样问,都问不出一句话来,就跟我装哑巴。再问多了,转身就回到自己房间了。可把我急死了!还好,说找您来聊聊,她还点头同意跟来了。您快跟孩子谈谈吧,看看孩子为什么像个哑巴。”
心理探究:我跟妈妈能有什么话可说?
一个在妈妈面前的“哑女”,很顺利地就同意来访,说明小芳很有求助愿望。我预感到她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果然,单独沟通的时候,小芳丝毫没有“哑女”的迹象,表达欲望很强,我们的交流非常顺利。
“跟妈妈为什么没话说呢?”
“跟妈妈我能说什么?妈妈就是只顾自己,就是自私……”
“妈妈自私?”
“对,妈妈自私,只顾自己的面子。老师表扬我进步,她就高兴……”
“你说老师表扬你学习进步?”
“是的。我是擦线考进高中的,入学的时候我在全班的后十名。经过努力,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在全校前进了一百多名,到下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又前进了一百多名。这样,到高一最后一次考试,在全年级前进了三百多名,在班上也到了前十名左右。有好几次,老师把我的学习进步当先进事迹,在家长会上专门提出过表扬。每次妈妈回来都喜出望外,总是高兴地逢人就说:我们闺女怎样怎样进步了,考个好大学有把握了,我们家里终于可以出个大学生了。”
“你是说妈妈觉得特别有面子了?”
“对,妈妈就是为自己的面子。可是,到高二我的成绩退步了,妈妈就觉得我给她丢了面子,着急,生气,天天给我讲道理,什么本科啊、专科啊?成绩啊、分数啊,有空就讲,不管我怎样想,只顾自己说着痛快……”
“其实,面对成绩的退步,自己心里最难受,是吗?”
小芳抬头看看我,深深点头,眼泪止不住地滑落下来,抽噎着:“我不是不学习的女孩,我不是不知道努力的女孩,可是,妈妈一点也不顾我的感受……”
“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词来形容……”
“痛苦,迷茫,无助。”
“你是说,看不到希望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是的。可是妈妈的话没给我丝毫帮助,总是每天讲那些话。您说,我跟妈妈能有什么话可说?我除了像个哑巴还能怎样?谢谢您,听我说了这么多。”
心理对策:以孩子为中心,先做倾听者
她们母女的沟通障碍怎样化解呢?
首先,要趁势继续做好小芳的心理疏导。
于是,我紧承前面的对话回应她说:“也谢谢你的信赖,跟马老师说了那么多心里话。你看,接下来我们讨论什么问题呢?”
小芳转换了思路:“讨论学习问题吧。您看我的学习还有希望吗?”
于是,我们就学习问题做了详尽的讨论。说到学习退步的原因,小芳坦率承认,是受到了自己跟一个男孩的感情的影响,说完请求我为她保密。我承诺后,共同讨论了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问题,讨论了男女孩感情以及如何对待的问题。小芳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学习潜力,重新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信心,表示一定会让这段感情成为自己的动力,一定会把学习搞上去。这时,小芳脸上有了笑容。
很快小芳又收起了笑容:“跟妈妈的关系怎么办呢?”
我们就此也做了交流。小芳表示,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请我转告妈妈,让妈妈把她的学习看淡点,别太着急了,她会努力的。我表示,相信交流之后妈妈会做出改变的。同时,引导小芳学会表达自己,学会在妈妈面前不再做哑女。建议她在适当的时候,自己把上面的话也说给妈妈听。小芳笑着点头。
当然,同时也要帮助小芳母亲做出心理调整。
为此,和小芳母亲重又坐到一起的时候,我笑道:“刚才和孩子的交流非常好,非常顺畅,孩子一点哑巴的影子都没有。妈妈知道为什么吗?”
小芳母亲说:“您是心理学家……”
我笑了:“心理学家为什么比较善于引导孩子交流?这是因为,心理咨询中,一切从孩子出发,以孩子为中心,我们先做倾听者,然后再平等交流。不错,很少有家长是心理学家,但是,如果家长能一切从孩子出发,以孩子为中心,先做倾听者,平等交流,孩子也会跟家长敞开心扉的。能理解马老师这个意思吗?”
小芳母亲看了我的书,又听我沟通了上面的意思,领悟非常好:“怪我对孩子要求太高了,总是想自己的面子,就是太自私了,没考虑孩子的心情和感受。”
我竖起拇指点赞:“果然响鼓不用重锤。是啊,妈妈一切从自我出发,只顾自己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跟妈妈还怎样交流,还有什么话说?”
随后,我们就避免亲子沟通障碍,讨论了一些具体方法。
家长为了避免亲子沟通障碍,一是理解先行,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理解孩子面对问题的处境和感受;二是平等相待,把自己摆在跟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三是耐心倾听,不急于用嘴,要先用耳朵,倾听,再倾听;四是心理换位,经常想想“假如我是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五是责任倒置,让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要妈妈给你什么帮助?不要把孩子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来。
最后我笑道:“母女如此沟通,孩子怎么会装哑巴?更重要的是,放手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母女沟通的困扰也就自然随风飘散了。何乐而不为?”
小芳母亲终于有了轻松的笑容:“是啊。对孩子的学习放手了,不管了。对了,自己不再做全职妈妈了,回去后先要找个工作。您说好不好?”
我再次竖起拇指点赞:“好。这样,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也就不把能量聚焦在孩子身上。母女有了宽松的心理关系,你们家庭一定会其乐融融。”
临别,母女手拉手,小芳情不自禁地说:“妈妈别太着急了,我会努力的。”
小芳母亲闻听,把她拥在怀里:“妈妈也会做一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