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自我成功的“怪毛病”

作者: 胡小琳

阻碍自我成功的“怪毛病”0

大学生小周发现自己有个“怪毛病”:平时的自己学习一直比较认真,可一旦要考试了,他就会懈怠下来,同学们都在埋头认真复习时,他反而把时间都用在了打游戏上。最后他的考试成绩也可想而知,不太理想。

老师看到小周的成绩,问他:“你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不如平时的水平,是不是太紧张了?”

小周嘴上回答确实是因为紧张,可他心里清楚,成绩不理想跟紧张无关,而是那个“怪毛病”造成的。其实,小周不是不想取得好成绩,他也曾经尝试改掉这个毛病,但没有效果,每次考试前这个“怪毛病”都会跑出来,让他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关键时刻掉链子,原因是什么?

大家看到小周的故事,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他好像是在“故意搞砸”自己的考试?觉得不理解?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故意搞砸”的情况并不少见。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面对自己在乎的事情,越是做不到全力以赴,甚至会下意识地为自己设置障碍,让自己取得失败的结果,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作“自我妨碍”。

研究者认为自我妨碍是一种防御机制,个体为了避免或降低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预先给成功设置障碍,将失败归于外部因素,而非个人能力不足等内部因素,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导致失败的内因的责备。

简单来说,自我妨碍就是个体为了保护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不受伤害,故意提前做出阻碍自己成功的事情。

自我妨碍一般可分为三类:

行为式自我妨碍

指个体担心自己可能表现不好,所以就通过实际行动给自己施加阻力,例如小周在考试前故意不复习,放纵打游戏;或是明明任务紧迫,但就是拖着不去干,而是先做其他不紧要的事,等到实在拖不下去了再赶工;设定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当无法达成时,将失败归咎于目标的难度而非个人能力。

自陈式自我妨碍

指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觉得自己可能表现不好,所以就宣称有障碍物,为可能的失败寻找一系列不可控制的借口,如突发的身体疾病、环境噪音或他人干扰等。

抬举他人

指个体在面临竞争情境时,并不选择以上两种自我妨碍行为,而是提供给竞争者有利的信息,协助对方拥有更好的表现,自己同样尽力而为。如果失败,则可将原因归为竞争者额外所获取的优势,从而避免怀疑自己的能力。

它既可以是一种实际行为,也可以是一种想象行为,即通过想象竞争者所拥有的优势以实现其目的。

自我妨碍的原因与影响

从内部讲,自尊低,害怕失败是导致自我妨碍的重要原因。在不能确定成功或失败的情况下,个体会预先感到焦虑或失败情绪,尤其是预感到自尊将受到威胁,继而采取自我妨碍这种预先应对方式。即使失败了,也是个体的自主选择,这种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尊。

从外部讲,自我妨碍主要为了保护或提高自己的形象。失败了不至于太丢脸,成功了则赋予自身更多的光彩。

短期来看,自我妨碍确实能够使个体免受当前失败和负面评价的影响,并起到维护自我形象的作用;但长远来看,自我妨碍会给个体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过多的自我妨碍,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产生更多焦虑和负面情绪。努力行为的减少,会降低个体成功的可能性,增加失败的概率;而失败的增多,又会促使个体进一步产生自我妨碍的需要,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怎样停止自我妨碍?

想要停止自我妨碍,首先应该认识到这种行为对自身的不良影响,这是改变的第一步。有了改变的意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减少和避免这种行为:

● 反思负面评价的不合理性

当一个人总是觉得“我不够聪明、能力不足”时,他就容易按照这些负面评价去采取相应的自我破坏行动。

如果你是这样的,那你要重新思考一下,你的这些关于自我的负面评价是否有道理。

当我们过分强调缺点和失败时,容易忽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在自我评价中,我们也要注重个人成就和积极经历,将这样的经历作为提醒和鼓励。对于内心的消极与自我批判,我们可以学着用积极的自我对话代替消极的自我对话,多给自己一些正面的反馈和评价。

● 探索内心对失败的恐惧

对于失败,如果我们并不恐惧,那么我们大概率不会自我妨碍,相反,如果我们恐惧失败的结果,那就容易自我妨碍。

你需要探索一下自己的内心:为什么失败对你来说那么可怕?为什么避免失败对你来说那么重要?有可能在探索之后,你会发现之所以恐惧失败,是因为你对失败的看法是非常消极的,你不能将失败视为一个学习的经验。那么你要更加积极地思考,发现失败的借鉴意义;或者你以前有过严重的失败经历,到现在你还带着这种恐惧,并害怕在其他事情上失败,那么可以把你的目标设置得小一些,容易实现一些,小目标的实现会让你建立更多自信。

● 专注于你自己

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应该是自己能学习到什么,获得哪些成长,这是一个人内心的动机和渴望。

倘若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只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表扬,维护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就等于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别人身上,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实际能力,自我妨碍就容易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专注于自己呢?

不要总是看别人在做什么,获得了什么成就,而是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明白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把该做的事列出一个清单,按清单约束自己,实在约束不了一定要多想想不做的后果,后果想多了,控制行为的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不要主动把自己摆在和别人比较的位置上,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因为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这种比较没有太大意义,反而可能影响你的自信,让你摇摆不定。

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制定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日程安排,考虑这些事情该怎么完成,时间该怎么分配,每完成一件事情,你就多一点自信和掌控感。

若尝试上述方法后,自我妨碍仍无法停止,建议你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希望所有的“小周”们都能改掉自我妨碍的“怪毛病”,取得更多成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