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过低同样危害健康
作者: 赵娜娜高血压是全球第一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于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都具有重大危害。不过,可能多数人并不了解,血压过低同样也会给健康带来威胁。那么,血压“多低”可诊断为低血压?血压过低有什么危害?怎么做,才能“拉高”过低的血压呢?
血压是怎么形成的?
心脏像是一个“水泵”: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水)泵出,使其流入主动脉(水管),给身体里的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此时,“水管”受到的压力瞬间升高,形成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心脏暂停“泵水”,“水管”受到的压力下降,便形成舒张压。
正常的血压可以保证大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使人体的各组织器官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血压异常会影响各个器官的功能。因此,无论血压过高还是过低,都应该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就医诊治。
什么是低血压?
对于成年人来说,上肢收缩压<90毫米汞柱,舒张压<60毫米汞柱,即为低血压。医学上将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两种。
生理性低血压通常与遗传、个人体质、运动量等有关。比如,体型瘦弱的中青年妇女、重体力劳动者等人群,常出现生理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者虽然血压值符合低血压标准,但是器官、组织没有缺血和缺氧情况,身体健康基本不受影响,一般没有不适症状。
病理性低血压通常由疾病引起,如外伤出血、腹泻、肿瘤等。患者除了血压值降低外,通常还伴有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根据病程,病理性低血压又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两种。
病理性低血压的3大危害
1.导致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如果人体血压过低,会导致人的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继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使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比如,如果血压过低、脑供血不足,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会晕厥、休克。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脑血管狭窄等基础病变,长时间低血压很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2.诱发便秘
血压过低还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患者发生慢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的主要特征为:大便干燥且量少;排便费力;连续3天以上不排便。由于粪便排出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所以该病又称为“蜗牛型便秘”。长期便秘除了让患者食欲下降、腹胀腹痛外,还有可能引起痔疮、肛裂甚至是肠梗阻等严重问题。
3.增加意外伤害风险
在血压偏低的情况下,人体远端血管和组织易缺血缺氧,因此低血压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手脚冰凉、麻木的症状。如果是急性发作的低血压,患者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四肢发软等症状,甚至可能突然晕厥。如果患者在走路、爬楼梯时晕倒,很有可能发生磕伤、骨折等二次伤害。
生活调理 “拉高”生理性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总是希望血压降一点、再降一点。而血压过低的人群,则要想方设法“拉高”血压。对于生理性低血压者,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等方式将血压维持在健康水平。
1.适当运动
适当开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泵血能力,改善器官缺血缺氧情况,缓解低血压症状。建议生理性低血压患者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尤其是应重视开展力量运动,提高肌肉的质量和数量,保证血管张力,以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2.调整饮食习惯
(1)适量食用钠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有增加血流阻力、升高血压的作用。平时钠摄入量不足的低血压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适量食用钠盐。具体每日的钠盐摄入量应因人而异,以免导致血管损伤等不良后果。同时,钠盐应通过三餐均衡摄入,不建议一次性食用大量过咸的食物。
(2)适量多喝水
生理性低血压人群适量多喝水能起到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的作用。饮水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
(3)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补气食物
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身体质量指数低于18.5的消瘦人群可能发生低血压。此类人群应保证充足摄入各类营养素,日常饮食荤素搭配,适当多食用高蛋白质食物。此外,中医认为,低血压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有关。因此,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食用具有补元气、调节血压等功效的食物,如人参、红枣、阿胶、龙眼等。
3.穴位按摩
按摩百会穴、曲池穴、素髎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从而达到适度升高血压的效果。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两耳之间连线的中点处。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以局部感到胀痛为宜。每次按摩2分钟,每日按摩2~3次,有开窍醒神、升阳固脱之功效,可缓解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症状。
(2)素髎穴
该穴位于面部,鼻尖正中央。以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鼻尖,持续捏、拉、揉3分钟,以局部感觉发热、胀痛为宜。按摩素髎穴能起到升阳提气、醒脑开窍的作用。
病理性低血压患者要及时治疗
1.急性病理性低血压
急性病理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的血压突然明显下降,通常与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有关。外伤性大出血患者因为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血容量不足,会导致血压瞬间下降。此类患者应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严重受损,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引发低血压。对于此类患者,医师会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物来缓解低血压。
2.慢性病理性低血压
慢性病理性低血压指患者的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通常与慢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进而使血容量不足并引起血压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导致患者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血容量不足,进而导致低血压。相关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坚持合理用药,加强营养支持,尽力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