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嘴里的“定时炸弹”
作者: 张彩霞近日,王先生拿着一张口腔全景片,忧心忡忡地来到诊室:“医生,我嘴里是不是长肿瘤了?这可怎么办?平时我一点症状都没有,不去拍片检查根本不知道。”事实上,像王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口腔里有肿物不一定就是肿瘤,还可能是颌骨囊肿。
什么是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种,是一种发生于上下颌骨内逐渐增大的囊性病变,囊肿内含囊液,一般多为良性病变。
根据其发病原因,颌骨囊肿可分为牙源性与非牙源性两大类,其中以牙源性颌骨囊肿较为多见。牙源性颌骨囊肿通常与牙齿发育或病变有关,儿童尤需注意;非牙源性颌骨囊肿常为胚胎残留型,与牙齿发育无关,如鼻腭囊肿等,也可为损伤所致的血液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颌骨囊肿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颌骨囊肿患者初期无自觉症状,可能仅感到牙齿咬合时有轻微酸胀感或隐痛,容易被忽视,只有在口腔常规X 线检查(如口腔全景片等)时偶然才被发现。随着颌骨囊肿逐渐增大,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牙齿异常。颌骨囊肿在生长过程中,囊腔内液体会逐渐增多,囊壁细胞分泌活跃,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压迫周围骨组织,使得牙槽骨慢慢被吸收而变少,引起牙齿移位、松动、脱落,极易被误诊为牙周病。
●面部畸形。颌骨囊肿可致颊侧骨板与舌侧骨板被推挤而向外膨胀;也可能引起骨壁变薄或缺损,进而改变颌骨形态,出现面部不对称、塌陷或膨出等畸形表现。
●感染。颌骨囊肿可出现继发感染,局部会流脓,甚至会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等。
如何治疗与预防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患者首先需要拍牙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能否对病牙进行保留(根管治疗)。若无法保留,需及时通过手术拔除病牙并摘掉囊肿,避免牙齿移位和咬合紊乱。对于情况复杂的颌骨囊肿,需要先在囊肿表面切开一个小口,让里面的液体慢慢释放,减少囊腔内压力并进行定期冲洗和复查。等到囊肿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医生再择机进行完整切除,降低损伤风险。如果出现感染,应先抗感染,再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牙齿。若出现颌骨无痛性膨隆,持续数周不消退;牙齿不明原因地松动或移位;反复牙龈肿胀、溢脓;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等情况应警惕发生颌骨囊肿的可能,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