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患者慎防衰弱症
作者: 董千铜 倪佳辉一些胃肠肿瘤的患者在经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体力活动减少、体重下降、疲劳感加重等一系列问题。殊不知,这可能是患了衰弱症。
许多胃肠肿瘤患者和家属都十分关注肿瘤本身的治疗,却常常忽视了一个“隐形敌人”——衰弱症。数据显示,30%~50% 的胃肠肿瘤患者会合并衰弱症。衰弱症并非简单的身体虚弱,它实际上是一种以生理功能储备下降、多系统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当身体处于衰弱状态,各项机能都会受到损害。
衰弱症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患者容易感到疲劳、无力,甚至走路都变得慢了,日常活动变得困难,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患者身体耐受能力变差,手术、化疗后恢复更慢,并发症(如感染、跌倒骨折)风险更高,死亡风险升高。
如何评估患者的衰弱状态
Fried 衰弱表型评估
它是一种评估老年人衰弱状态的常用测量工具,它主要包括以下5 个信号。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在排除主动节食、手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素后,一年内体重下降超过4.5 公斤。
(2)疲劳感增加:即使是进行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扫地,也感到吃力。
(3)手的握力下降:主要表现为拧毛巾费劲、矿泉水瓶盖拧不开,当然也可以用握力器具体测量。
(4)走路变慢:步速每秒钟不超过1 米,主要表现为绿灯过马路要小跑,散步时总被同龄人超过。
(5)活动量降低:原来每天饭后遛弯现在不想动,坐着的时间越来越多。
如果符合这5 项中的3 项,即可以判定为衰弱综合征;如果出现1 到2 项,则属于衰弱综合征的前期,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
衰弱指数(FI)评估
这种方法像做“健康体检表”,通过综合考虑患者存在的多种健康问题来评估衰弱程度。
(1)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情况;
(2)生活能力:穿衣洗澡是否需要帮忙,能否自己买菜做饭等;
(3)精神状态:记性是否变差,情绪是否低落等;
(4)意外状况:最近1 年跌倒过几次。
医生会根据这些情况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说明越需要健康管理。

患者如何应对衰弱症
制订个性化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肿瘤类型、治疗方式以及个体需求制订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对于能够经口进食的患者,鼓励其摄入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食欲较差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并适当添加营养补充剂,如口服营养补充液(ONS);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可考虑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适合胃肠肿瘤患者的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促进身体代谢;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肌肉力量;柔韧性训练如瑜伽、伸展运动等,可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拉伤。
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衰弱程度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对于衰弱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步;对于衰弱程度较重的患者,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如缓慢散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建议患者每周进行3~5 次运动,每次运动30~60 分钟,可分多个时间段进行,每次运动10~15 分钟。在运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及时应对心理问题
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加重衰弱症状。心理干预的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肿瘤康复小组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感受,加强对彼此的支持和鼓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针对衰弱症本身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针对衰弱症的相关症状和合并症进行药物治疗,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