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暑气升一叶清凉入窗来

作者: 程权

夏至三庚暑气升一叶清凉入窗来0
标题

薄荷的药用价值

薄荷,别名苏薄荷、南薄荷,药用部分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清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开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鲜薄荷发散力强,多用于外感急症;干品药性缓和,适合日常调理。

薄荷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B 族维生素和钙、镁、铁、钾等矿物质,同时含膳食纤维及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每100 克鲜叶约含52毫克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高含量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护视力及皮肤健康。其抗氧化成分(如迷迭香酸)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薄荷中的少量薄荷酮和柠檬烯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但因其膳食纤维较高,大量生食可能刺激肠胃,建议在沙拉或饮品中适量加入。在医药上,薄荷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

中医认为,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解郁三大核心功效。《神农本草经》曰:“薄荷气味辛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本草纲目》言:“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清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以下为薄荷中医功效的主要方面:

●疏散风热

薄荷辛凉,有疏散风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等病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物配伍使用,如银翘散。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有缓解效果。

●清利头目

薄荷能清利头目,治疗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肿痛等。例如,与菊花、桑叶等配伍,可增强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缓解目赤多泪、头目眩晕等症状。

●利咽透疹

有利咽、透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对于咽喉肿痛,可与桔梗、生甘草等配伍;治疗麻疹不透,常与荆芥、蝉蜕等一同使用。

●疏肝行气

薄荷还能疏肝行气,可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等病症。常与柴胡、白芍等药物配伍,如逍遥散,以疏肝解郁,缓解肝郁所致的情志不畅、胸胁胀满等症状。

薄荷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也并非人人适宜,如体虚多汗者应慎用。孕妇应避免使用薄荷;薄荷叶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所以哺乳中的妇女也不宜多用;薄荷芳香辛散,肺虚咳嗽、阴虚发热多汗的人群应慎用。在使用薄荷进行药用或保健时,请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夏季薄荷食疗方

●薄荷绿茶

做法:绿茶3 克,薄荷5 克。绿茶和薄荷清洗干净后一起放进杯中,冲入沸水,闷三五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提神醒脑,清新口气,消除腹胀,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桑菊薄荷茶

做法:桑叶10 克,菊花10 克,薄荷6 克,沸水冲泡。

功效:适合目赤头痛、肝火旺者,夏季防暑尤佳。

●薄荷粥

做法:鲜薄荷30 克,清水1 升,用中火煎成,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备用。用150 克粳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少许冰糖,煮沸即可。

功效:促出汗,又有护胃作用。用于素有胃病者,夏季新感风热者最为适宜。

●薄荷糖

做法:白糖加水熬至黏稠,加入薄荷粉搅匀,冷却切块。

功效:含服可缓解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古籍称其“疏风热、利咽喉,肝郁者亦宜”。

●薄荷鲫鱼汤

做法:锅内烧油煎鱼,保证鱼身完整,待鲫鱼两面煎至金黄时,即可加入适量水和备好的姜片和白胡椒粉。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炖约二十分钟。出锅前撒入葱花、薄荷叶,焖煮片刻,放入适量盐调味即可出锅。

功效:扶正祛邪、疏风散寒、健脾和胃,还可用于治疗宝宝体弱导致的长期慢性咳嗽。

●薄荷鸡丝

做法:将鸡脯肉150 克切成细丝,加蛋清、淀粉、精盐拌匀待用。薄荷梗150 克洗净,切同样长的段。将拌好的鸡丝倒入5 成热的油锅,过一下油。另起锅,加底油,下葱姜末,加料酒,薄荷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

功效:药食两用,清火解暑。

夏至三庚暑气升一叶清凉入窗来1
标题

薄荷的外用妙方

快速缓解不适(蚊虫叮咬):鲜薄荷叶揉碎敷患处,或薄荷精油稀释后涂抹,止痒消肿。

头痛鼻塞:薄荷精油1 滴,椰子油5 毫升,按摩太阳穴或嗅吸蒸汽。

清凉提神喷雾:薄荷叶10 片,加入绿茶水50 毫升煮10 分钟,冷却后过滤,加入2 滴薄荷精油,装入喷雾瓶冷藏保存。使用时喷于面部或颈部,瞬间清凉提神,缓解夏季头晕,适合办公人员、学生等。

天然驱虫剂:鲜薄荷叶捣碎后浸泡于水中,装入喷瓶喷洒门窗、角落,或将干薄荷叶装入纱布袋,悬挂于衣柜、米缸旁,可驱赶蚊虫、蟑螂、蚂蚁,避免化学杀虫剂污染,为孕妇儿童首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