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典型女性形象的价值表达与教学路径

作者: 梁俊 闻子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5-0018-03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多篇刻画鲜明女性形象的经典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女性形象关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篇目零散,女性形象难以形成体系,对女性群像整体关照不足。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打破单元、篇章间的孤立局面,促进文本间的联系,拓宽研究视野。

一、教材课文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呈现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形象”一词的解释为:“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教材中呈现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等带有明显社会时代印记。通过对教材中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女性形象获得更为全面、清晰的认识。

(一)选文文本库检索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及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具有鲜明女性形象的课文,包括《百合花》《哦,香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祝福》《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大堰河,我的保姆》,共9篇。小说、诗歌、散文等皆涵盖在内。教材中选入的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编者的价值取向。为了进一步细化分析选文内容,笔者将上述选文按照文本创作时间,建立现代(1919—1949)与当代(1949年至今)两个阶段文本库。借助检索工具NVivo11编码检索,探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具体如表1所示。

高中语文教材典型女性形象的价值表达与教学路径0

表1现代文本库、当代文本库高频词表

通过词频检索,发现以上选文中女性人物形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突出女性的家庭角色。文本库中“女人”“姑娘”等高频词的出现印证了女性家庭角色母亲、妻子、女儿等身份。如《祝福》中的母亲,《百合花》《荷花淀》里的妻子等。第二,女性社会角色类型丰富。比如,科学家屠呦呦、保姆大堰河以及革命者刘和珍、劳动者芦柴棒等。第三,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系。女性身份具有多重性,如祥林嫂的家庭身份是妻子、是阿毛的母亲,社会身份是鲁四老爷家的雇工。水生嫂是妻子、是小华的母亲也是荷花淀里学射击的女战士。由高频词“工作”可以看出,现当代女性已经逐步走出传统封建思想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桎梏,女性开始寻求其自身的社会价值。最后,对新领域的不断探索。从当代文本库中的“青蒿”“火车”可以看出,女性对于新事物的渴望,跟上新时代步伐的追求以及女性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在科技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女性形象构建方式

女性形象的构建即以女性言行、情感等具体描绘来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主题思想。文本语言的表达是通过话语窥探主旨的重要手段,作者刻画女性人物时在修辞、语态等方面的表述都会对人物形象产生影响。梳理文本可以发现,女性形象呈现以下特征:第一,人物形象呈现上象征手法使用普遍。《百合花》以新媳妇的被子为物象,象征民众对于战士的敬仰。《哦,香雪》中香雪的形象是进步青年的缩影,铅笔盒是现代文明进步的象征。第二,在人物行为的表达上,主动语态表述较多。在文本库高频词分布中,“知道”一词在现代文本库中出现45次,“发现”一词在当代文本库中出现31次,分别排名第3,出现频次高,“知道”和“发现”多为主动语态的表达,暗示人的主观能动性。为进一步细化研究,在NVivo11中根据词频对应到节点位置,如“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等,这些对应的原文语句其主语都是文本中刻画的女性,赋予女性形象充沛的活力。

二、教材课文中女性形象的价值表达

教材选文需要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在初步了解了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挖掘女性形象背后潜藏的教育价值。

(一)以时代精神打破对女性人物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往往使女性不容易受到大众重视,时代精神总是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不同时代的女性所展现出的形象风貌也截然不同,这一点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个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将女性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体现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紧密联结。《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以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婚恋描述当时农村的社会变迁。小芹敢于反抗包办婚姻,打破了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小芹作为普通群众对革命的关注与支持,表现了农村女性质朴的革命观,打破了农村妇女见识短浅的刻板印象。《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屠呦呦在科学领域上的突破,反映了国家科技水平的进步,体现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硕果,为女性形象注入了时代内涵,屠呦呦在科学研究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女性的责任和担当。教材选文内容中女性形象特征更加多元化,能够突破传统标签。课文中的女性形象以普通女性的身份书写人类历史,推动祖国发展。

(二)以女性小人物视角展现历史进程

教材选文中书写的普通女性小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极奋发的形象,能够以小见大,抒发爱国情怀。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民族伟大的历史进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无论是敢于斗争的刘和珍,还是以大局为重的水生嫂都是普通小人物,她们有女子如泉水般孱弱的一面,也有如激流般顽强的一面。《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是鲁迅笔下追求进步的勇毅女子形象,推动着民族新生,激励学生牢记当今社会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引导学生树立勇于担当的品质。《荷花淀》文末“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是妇女们善于学习、积极投身抗战的体现。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默默付出、勇敢机智等美好品质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女性角色与事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折射出的优秀品德是宏观历史进程中的缩影,值得我们传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szy20250506.pd原版全文

三、女性形象为议题的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单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认识。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对多篇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群文文本间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将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置于宏大的社会历程背景下,可以打破单篇教学的局限,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厘清学习结果,整合群文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是预期的阅读学习结果。需要先分析单篇阅读教学目标,厘清学习结果,再根据学习结果类型确立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以“女性形象的时代印记”为议题,选择《百合花》《哦,香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三篇课文。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别为关注细节描写,掌握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关注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关注文章平实、严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习结果的角度进行归纳,包含认知策略、情感体会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结合议题进行整合,最后可将目标设置为:运用细读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展现出的女性形象。通过《百合花》的学习,掌握景物、语言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赏析文章刻画的女性人物之美,通过对比学习,初步掌握分析女性形象的有效方法;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探究不同时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变迁,形成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习以“学生获得实益,练成读作之熟练技能为要”指向智慧技能,是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进行女性形象比较

构成群文阅读的文本是多元交互、关联存在的。群文文本有一定的相似性,为共同的主题服务。教材文本中部分女性形象年代较为久远,构建文本中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为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祝福》中的祥林嫂可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进行比较分析。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来创设情境。鲁迅提出“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祝福》中的插图画的是寒风凛冽中祥林嫂独自倚靠着竹竿。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在祥林嫂的神态上。想象祥林嫂眼神的变化:由初到鲁镇“顺着眼”的安分、善良到讲阿毛故事时“直着眼”的痛苦、麻木,再到沿街乞讨时“眼睛间或一轮”消尽了悲哀。祥林嫂是迷信的,认为自己是“多余人”。而水生嫂三五伙伴成群,一起出谋划策,眼神中透出坚毅勇敢,被家庭和社会需要。祥林嫂的反抗是愚味的,表面上是反抗,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信奉,最终在祝福声中死去。而水生嫂敢于反抗压迫,投入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三)依托任务实践,开展“ Δi+X 模式

温儒敏指出:“ 1+X 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群文阅读中教师教读为“1”,学生围绕议题自主开展多文本比较阅读为“X”。

《百合花》是教读课文,文中涉及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考验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而同单元自读课文《哦,香雪》,学生可自主探究。在进行以“女性形象的时代印记”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时,以任务推进教学。任务一:异中求同,鉴赏形象。从横向来看,新媳妇、香雪、屠呦呦在她们各自所处的时代都是进步形象的代表,所呈现出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奋发向上的。从纵向来看,新媳妇与香雪虽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但表现出的女性形象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她们都淳朴善良、坚毅执着,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任务二:同中求异,提升思维。新媳妇与香雪两个人物存在着不同之处。新媳妇对通讯员态度的变化,展示了她如百合花般的人性美。香雪更多的是体现跨越封闭、落后,追求现代化文明。通过女性形象的差异比较,延伸学生的思维深度。任务三:探索女性人物形象的时代变迁。将屠呦呦的形象与香雪的形象进行关联教学,在分析完香雪形象后,意识到因为“香雪们”渴求知识、仰慕现代文明,才有了新世纪女性在科学文化领域中的进步。屠呦呦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做着烦琐的工作,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对科研的奉献是“香雪们”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

总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女性形象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女性形象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变迁。在品鉴语言的基础上探究典型女性形象的特点,由女性小人物形象到家国情怀,在历史进程中走向光明、进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468.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

[3]何更生.新编语文教学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47.

[4]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5]詹丹.论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中革命文化作品的解读要义[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4,56(4):5-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滁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项目式教学研究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023jyc111】

作者简介:梁俊(1995一),女,安徽省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助教,主研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szy202505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