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群文阅读教学组文之我见

作者: 严卫华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5-0030-02

随着语文学科地位的不断提升,阅读素养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阅读教学的广泛化、深入化,近几年,群文阅读的概念在我们身边悄悄出现。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单位时间内在数量上满足了阅读的广泛化,由单篇到多篇的迁移,满足了阅读的深入化。然而,群文阅读绝不是简单的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一定不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而扩大阅读量。群文阅读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因此,“群文”的“群”并不是文章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组合。

一、依托课本,树立群文阅读教学意识,构建大单元教学观

不难发现,我们现在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组合课文的,每个单元的课文都以某个共同的特点组合在一起。以八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所选课文体裁相同,都是新闻。第二单元所选课文虽体裁不同,但写作对象都是人物。第三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所选古诗文虽作者、时代不同,但内容都是自然山水;五首古诗虽取材、情感不同,但都是唐诗,且都是律诗。第四单元课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但体裁都是散文。第五单元写作对象为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体裁都是说明文。第六单元为古诗文单元,侧重表达人物的品格与志趣,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由上可见,每个单元的课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相异性却也存在着相同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开展单篇教学,而要从整个单元教学目标出发,要打通不同文章之间的联系,树立群文阅读教学的意识,构建大单元教学观。在教学时尝试引导学生以群文的方式将整组课文进行阅读学习。

二、自主选材,搭建群文阅读教学平台

自主选材,就是教师在确定选材目的的基础上,选取一篇或多篇课外文章,将其与课内文本相结合,以实现拓展视野、深化理解的目的。然而,自主选材的范围很广,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有效选材:

(一)以作者为议题进行选材

如果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体会作者某一情怀,我们就可以针对同一位作者,选取其不同作品组成群文。例如,想要让学生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教师就可以选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书愤》等组成群文。通过不同的诗歌,体会相同的情感,从而感知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再如,想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李白,就可以选取《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赠孟浩然》等组成群文,让学生认识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情与才气,感受李白遍游天下时的自由奔放、洒脱恣意。

(二)以体裁为议题进行选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一组新闻体裁的文章,单元写作训练为新闻写作。教师可在学生了解不同新闻写作方法之后,安排学生携带近期报纸,在报纸上帮助学生选取几则新闻报道进行群文阅读,将课内与课外打通,将知识向能力迁移。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同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单元写作奠定基础。

(三)以文章主题为议题进行选材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鲜明的主题,有时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题,就可以选取与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就可以将其与魏巍的《我的老师》、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以及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组成群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老师的相同与不同,感受不同作家对老师的赞美、感激与怀念之情,使学生传承尊师重教的文明火种,发自内心地敬爱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

(四)以写作手法为议题进行选材

阅读与写作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阅读就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许多精彩的文章,其鲜明的写作手法就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某一写法,教师可以就某一写法进行群文教学。

例如,学习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方法,教师可以将《爱莲说》《陋室铭》《紫藤萝瀑布》组成群文,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文本虽然写作对象不同,却都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从而明白采用托物言志这一写法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除此之外,还可以以表达方式、观点、文章内容、文章结构等为议题进行选材组文。无论哪种形式的组文,都是为了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群文组文是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组文成群便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文时,一定要围绕一个明确的议题,选择关联性强的文章组合起来阅读。组文考验的是教师的视野、眼光、智慧和对教学的理解。只有教师深耕细研组文之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

[2]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2.

作者简介:严卫华(1981一),女,省咸阳市三原县龙桥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szy2025051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