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作者: 王美英

英语思维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以内容丰富的语篇为基础,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以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的教学活动为支撑。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课堂存在思维含量低、对学生认知能力挑战不够等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参与。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思维含量不够、逻辑性不强,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此外,现有研究主要聚焦思维本身的培养和发展,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和抓手促进核心素养各要素融合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对教学实践的借鉴价值有限。

英语思维课堂基于英语课堂语篇、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存在的现实问题,旨在通过思维发展,提高课堂的认知层次,推动核心素养各要素的融合发展;强调思维材料的丰富性,思维活动的多样性,以及课堂实施的逻辑性。思维材料的丰富性是指语篇材料的数量充足、思维含量高。思维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学活动有不同的思维层次、活动间有梯度。课堂实施的逻辑性主要指实施以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为底层逻辑的课堂模式。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为例,重点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践英语思维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各要素的融合发展。

二、 思维材料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分析思维材料,特别是其中的认知冲突支点。认知冲突是指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林崇德、胡卫平,2010)。对认知冲突的分析可从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层面展开。知识冲突是指学生接触到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具有差异,能够产生拓展作用。情感冲突是指学生接触到的情感认知与原有情感认知结构不同,能够产生冲击和触动。价值观冲突是指学生接触到的价值观念与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具有差异,能够引发新的思考,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这三个层面分析语篇的认知冲突支点。

本案例语篇为人教版《英语》(2024年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Happy Birthday! Section B的阅读语篇“Birthday Celebrations”,包含两个网络帖子,作者来自不同国家,他们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生日日期、庆祝活动及目的等。其中,Yu Xiaoming的生日庆祝方式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如吃长寿面、全家福照片、植树等;而Judy Clark的生日庆祝方式则更具外国文化特色,如举办派对、吃蛋糕、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等。对于对不同文化了解有限的学生来说,这种文化差异会引发知识层面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对不同文化习俗的好奇和探索。

此外,Yu Xiaoming的生日庆祝方式更注重家庭和传统,强调与家人的互动和对未来的期待;而Judy Clark的生日庆祝方式则更注重社交,强调与朋友的互动和娱乐。两人不同的生日庆祝方式会打破学生的固有认知,从而引发情感和价值观层面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庆祝方式?Xiaoming还提到想尝试一种新的庆祝方式——植树,而Judy也提到希望下次生日尝试不同的庆祝方式。传统和创新的对比会引发学生思考传统庆祝方式的意义以及如何创新。

除了分析语篇的认知冲突支点外,教师还要关注语篇主题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主题关联性强的语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本案例语篇紧紧围绕“生日庆祝”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文中详细描绘的一些生日庆祝方式也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本案例语篇思维支点丰富,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基于该语篇设计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各要素的融合发展。

三、多样化思维活动设计

思维活动的多样性主要强调活动具有层次,活动之间具有梯度。在本案例中,教师可设计联想、预测、比较、评价、创造等不同认知层次的思维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联想是激活思维的主要活动,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和记忆。常见的主要方式有关联联想和相似联想。教师可根据语篇主题,选择恰当的联想形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本案例语篇主题为“生日庆祝”,在激活活动中,教师可选择关联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再现与生日庆祝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激活其思维,提升联想能力。

标题是预测语篇内容的主要途径和线索。本案例语篇的标题为“Birthday Celebrations”,从标题可以预测文章内容是关于生日庆祝活动。在阅读语篇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联系语篇标题和自己的已有知识,来推测文章的内容,以此培养其推测能力。

比较是通过分析两种事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来进行判断的方法(夏谷鸣,2017)。比较既是重要的思维过程,又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重要的认知和探究策略。比较需以观察作为前提,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对不同对象的各部分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辨识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在本节课中,教师可基于文本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对两位作者生日庆祝方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可涉及参与人员、庆祝方式及意义、文化背景、愿望与期待等,以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

评价是指基于标准和准则对信息、观点或结果等的价值作出判断(Bloom, 1956)。评价是促使批判性思维成熟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从获取知识到提出疑问,进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独立见解的重要过程(董焱,2018)。在本节课的语篇中,两位作者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生日庆祝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创意和寓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理由支撑,以促进其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

创造是根据一定目的,产生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产品(林崇德,1999)。创造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创造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创造活动主要是为他人提供建议和分享个人经历,包括回应Judy的咨询,同时基于语篇主题,以口头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生日庆祝经历。

四、以“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为逻辑的课堂模式实施

1. 激活思维

激活思维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大脑中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为建构知识与提升能力奠定基础(张泰刚,2023)。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与阅读语篇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阅读质量的提升(李平、齐萌,1999)。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通过关联联想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唤醒思维。教师可先呈现一张生日庆祝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引出话题。然后以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再现与生日庆祝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问题链设计如下:

Q1: When is your birthday?

Q2: How do you usually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Q3: Who do you usually celebrate it with?

Q4: Where do you usually celebrate it?

Q5: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Q1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生日的具体日期。Q2旨在让学生思考并描述自己通常的庆祝方式,回忆与生日庆祝相关的各种活动。Q3和Q4旨在引导学生回忆通常和谁、在哪里一起庆祝生日,通过调动回忆与不同人、在不同地点共度生日的经验,从而构建完整的生日庆祝场景。Q5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庆祝生日时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理解生日对成长的意义。这些问题均与语篇主题有关联,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大脑中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2. 拓展思维

拓展思维是学生学习主题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过程,主要任务是通过思维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张泰刚,2025)。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建构新知识,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本阶段的主要活动包含预测语篇内容、比较生日庆祝方式异同和复述生日庆祝方式。

(1)预测语篇内容

预测语篇内容是指根据语篇的标题、图片等对语篇的主要信息进行推测。在阅读文章前,教师可首先呈现文章标题,通过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rs tell us about birthday celebrations in the posts? Do they have the same birthday celebration?”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和主动思考能力。

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标题进行联想,思考与生日庆祝相关的各种可能性和场景,如庆祝活动及目的、庆祝地点以及参加人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需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两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文化背景等进行推断,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认知能够得到提升。课堂观察发现,不少学生能准确预测语篇内容,特别是庆祝方式的差异。在预测语篇内容后,教师需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语篇,验证自己的预测。

(2)比较生日庆祝方式异同

教师可基于语篇内容,通过表1引导学生从生日时间、庆祝活动、原因、和谁庆祝四个方面对两人的庆祝方式进行比较。

表1. 生日庆祝方式比较

英语思维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1

学生填写完表格后,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深入分析异同:“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elebrations in terms of activities and traditions?”“Are there 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Yu Xiaoming and Judy Clark’s birthday celebrations? If so, what are they?”问题涉及对两人生日庆祝方式差异和共性的分析。Xiaoming的庆祝活动注重家庭氛围和自然,在庆祝生日时,吃长寿面、和家人在大树下一起拍照以及打算种一棵树等活动都是围绕家庭和自然展开。而Judy的庆祝活动更侧重于社交和个人的成长,她的主要活动是和朋友一起开派对及在门上标记她的身高。就共性来说,两人的庆祝活动都融入某种形式的记录与纪念元素。Xiaoming借助拍照的方式留存与家人一起的温馨时刻,而Judy 则通过她爸爸每年在门上标记她的身高来记录她的成长。此外,从两人对生日的规划来看,两人都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让生日变得有意义。Xiaoming计划种一棵树,期望与它一同成长,Judy则向读者寻求新的庆祝方式。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很多学生都能准确找出两人庆祝方式的异同。

(3)复述生日庆祝方式

复述是指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听到或看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创造性地再现已知语言材料的内容(冯晖,1987)。复述不是把语篇的内容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打破原文信息的结构,对原文信息进行重组。复述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信息处理、转换过程,涉及记忆的巩固、信息的理解和再表达,是新旧知识相互交错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比较两人庆祝活动的异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填写过的表1对语篇内容进行概括性复述,提高概括能力。表格能给学生提供复述所需的信息和框架,降低复述难度。在复述前,学生需对语言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语言把语篇内容概述出来。经历信息重组和语言创新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概括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从课堂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使用较为精确的语言,清晰地复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