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语篇知识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吴滢 杨妮茜

一、引言

语篇知识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建构和内化新知,引导学生学会在零散信息间建立关联,自主建构基于语篇的结构化新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语篇知识,帮助学生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然而,目前语篇知识教学存在学习浅表化、知识碎片化等问题,表现有二:一是教师未深入解读语篇结构,仅聚焦孤立、零散的知识点,忽略对语篇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和整合;二是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对学生形成的观点不能及时反馈或拨正,对其在语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未能提供有效帮助,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建构结构化的语篇知识,更难以在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建构主义倡导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实现意义建构、形成结构化新知。基于此,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究语篇知识的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语篇知识结构化,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1.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亲身实践、自我反思和与他人(教师和同伴)交流合作的方式,将新信息和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和意义(何克抗,2002)。可见,学生是在多种关系的互动中建构意义,包括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内部各部分(即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知识与外部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学习活动参与方之间的关系(王文伟,2023)。教师要借助多种策略,促进以上各种关系的建立及增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2. 语篇知识

语篇知识是有关语篇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篇达到交际目的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根据《课标》语篇知识三级内容要求,初中生要掌握的语篇知识包括:理解记叙文、说明文、常见应用文语篇和其他常见语篇类型的写作目的、结构特征、基本语言特点和信息组织方式;辨识并尝试运用衔接和连贯手段,提升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逻辑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学习语篇知识要求梳理语篇组织结构,分析语篇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笔者借鉴朱晓燕(2023)的语篇组织结构分析框架,将语篇组织结构与《课标》的语篇知识进行对应,如表1所示。

表1. 语篇组织结构对应的语篇知识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语篇知识教学策略探究0

3.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语篇知识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语篇知识指学生在主题引领和教师指导下,经过自主阅读、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所建构的结构化语篇知识。结构化的语篇知识是围绕主题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概念结构,以思维可视化的形式体现语篇组织结构与主题间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提供重要基础。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语篇知识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理论,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语篇知识教学可分为“导入启动—生成建构—内化迁移”三阶段:教师先激活学生已有语篇知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再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和合作交流中剖析语篇组织结构,形成结构化的语篇知识;最后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语篇知识解决问题,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综合运用知识。各教学阶段和教学策略划分见表2。

表2. 教学阶段及教学策略划分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语篇知识教学策略探究1

四、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语篇知识教学策略实践

下文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6 Section B阅读语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阐述基于建构主义开展语篇知识教学的策略。

1. 结合文本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语篇研读是开展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师要深入分析语篇的主题、内容、作者观点、文体特征、内容结构与语言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再结合学情分析确定语篇知识教学目标。本课语篇研读和学情分析如下:

What:本文主题为“人与社会”,属于“文学、艺术与体育”主题群下的“日常体育活动、体育精神”子主题内容,从篮球的发明史、比赛规则、发展历程以及在全世界的流行程度介绍了这项运动,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

Why:本文旨在向读者普及篮球知识,展现篮球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传递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How:① 结构清晰有逻辑: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总述篮球发展史和流行度,第二段详细阐述篮球的起源和规则,第三段以中国为例详述篮球的受欢迎程度,再总结篮球对年轻人的激励作用,全方面、有条理地介绍该运动。② 语言客观准确:用精准数字、例子说明篮球流行度,用时间连接词分步陈述其发展史,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情感;使用被动语态,语气客观,语言简练。

学情分析:学生对篮球赛事、规则有一定了解,但对其发展史缺乏认知;能提取语篇细节信息,但在梳理组织结构、概括说明文语言特点等方面需教师指导;能理解被动语态的意义,但对其交际功能认识不足。

基于以上文本和学情分析,教师将本课语篇知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识别文本的语篇类型,梳理宏观组织结构,概括语篇大意;

(2)理解运动介绍类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归纳语言特点、信息组织方式(微观组织结构);

(3)运用相关语篇知识全面、有条理地介绍某项运动。

2. 导入启动:激活已有认知,联结新旧知识

读前激活与新知有逻辑关系的已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新知,丰富和调整认知结构(王文伟,2023)。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前提取已有语篇知识来探究文本结构特征,初步进行意义建构。

(1) 预测语篇类型,唤醒先验知识

预测指运用已有知识推测语篇可能出现的信息。这既是新旧知识联结的过程,也是语篇知识结构化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前利用标题、插图预测语篇类型,启动原有认知,为语篇知识学习作铺垫。

[教学片段1 ]

教师让学生读前朗读标题并回答“What kind of text is it?”,学生推测文章是一篇介绍篮球起源和发展史的说明文。教师顺势追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basketball?”,学生积极谈论已知的篮球知识(篮球赛事和知名运动员)。教师此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生成,引导其大胆发言,不宜过多评价。教师再让学生观察插图并回答“How many teams can you see? What does the player in yellow want to do?”,以预热新表达“divide into”“competing teams”“stop players from getting the ball into the basket”。

[评析]

学生通过读前预测将已有话题知识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2) 学生自主提问,激发阅读动机

学生围绕文本自主提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可让学生读前对文本的结构特征、内容主旨进行提问。学生自主提问不代表教师角色缺位,教师应扮演引导者角色,通过调整问题顺序和合并相似问题使问题结构化。

[教学片段2 ]

教师鼓励学生在读前围绕文本内容大胆提问,学生提问如下:

Q1: How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Q2: Why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Q3: Who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by?

Q4: When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Q5: How does basketball influence our life?

Q6: Why is basketball so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now?

鉴于提问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教师让学生根据由浅入深的层次对问题排序,再引导学生合并、拓展部分问题。整合后的问题如下:

Q1: How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Q2: How has basketball developed since it was invented?

Q3: How has basketball influenced our life so far?

[评析]

自主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在反馈点评时动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问题顺序符合意义探究主线和学生心理逻辑。

3. 生成建构:剖析组织结构,关联各部分知识与学习参与方

如前所述,语篇组织结构包括宏观语篇结构和微观语篇结构,分别对应写作目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信息组织方式等语篇知识。对两者的剖析有助于梳理语篇各层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应提供学习支架和策略指导,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建立知识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合作协商中建立学习参与方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逻辑化的语篇知识,实现自主意义建构。

(1) 梳理宏观结构,分析语义连贯

宏观结构涉及语义的连贯性,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包括语篇类型、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朱晓燕,2023)。教师可借助问题链或思维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整体结构特征。

① 借助自主答疑,理清总体框架

学生基于已有知识自主梳理整体信息,是建构结构化语篇知识的必经之路。通过自主答疑,学生将文本中各个散落的信息点进行有意义连接,深化意义建构。教师在此环节的定位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答疑和独立思考,将零散信息相连接,促使其梳理各部分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整体信息的结构化。

[教学片段3 ]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使其在无干扰状态下阅读并回答读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获知文章第一段通过列出篮球发展史的重要时间点简要介绍篮球的发展历程;第二段详细描述篮球的起源(发明者、发明原因及过程、比赛规则);第三段描述篮球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通过自主答疑,学生明晰各段落与语篇主题(介绍篮球运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教师引导下展现段落关系图(见图1)。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语篇知识教学策略探究2
图1. 段落关系图

[评析]

学生通过自答疑获取与梳理语篇各部分与主题之间的联系,使碎片化信息形成逻辑关联,完成语篇整体内容的结构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