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让沟通更易、共情更多
热点素材
当下,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般的题材、落后的载体缺乏有力的传播能力,想要传递的观点和声音往往会被淹没。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话语能够被更多人听到,提升中国声音、中国形象的触达能力,需要不断增强创造力。在传播内容上,我们既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底蕴,深入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建立相应的战略传播阐释体系;又着重展现今日中国蓬勃向上的新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故事、创造故事、创业故事,对中国话语及其衍生品进行IP化运营,以“出海文化”搭载中国话语。例如,在广受国外受众欢迎的网络文学、游戏、短视频、电视剧等多模态内容中展现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采,让富含中国话语的创作内容兼具可视性、互动性,增强受众的沉浸式体验感。
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需要以更加轻盈的视角,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结合起来,牢牢抓住“人民”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以普通个体的故事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切切实实的改变。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与个体命运、家庭生活、城乡变迁、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让中国话语更加平易近人。例如,中华美食和中国的节庆活动受到国外民众的欢迎,可以将人物奋斗、家庭团聚等融入这类视听作品中,引发受众深度共情。
在国际传播领域,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把握国外受众的接受程度和传播偏好,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考虑受众的不同需求和接受特点。比如,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寻找“共通元素”。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一幅幅中式美学构图的画面,比如迎客松烟花、中国结图案等,演绎了中国式浪漫。这种以画面美学讲故事的“留白”,减少了语言文字可能带来的理解差异,让国外受众既能感受到中式美学的韵味,又拥有自己广阔的解读空间。
素材解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中,在普通人的际遇与日常生活上,最能找到共情、共鸣、共振的传播“触点”。感召是动于情并化于心的过程,增强感召力,让沟通更易、共情更多。这不仅让更多人听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声音,更让人听得懂、听得进,有共鸣、有共情,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