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上的涂鸦

作者: 张宸

晚自习上的涂鸦0

高三那年的晚自习,总是从傍晚六点半开始。教室里的日光灯照得人昏昏欲睡,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听着头顶风扇吱呀转动的声音,手里攥着笔,目光却早已飘向了窗外。天边的晚霞一点点褪去,暮色像墨水一样漫上来。收回思绪,我打开厚厚的化学练习册,开始奋笔疾书,耳朵里瞬间灌满了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

转眼间,最后一节晚自习的上课铃声响起。教室里依旧很安静,前排同学埋头演算的背影,像一尊尊凝固的雕塑;偶尔有人起身接水,不锈钢水杯与桌角的碰撞声清脆悦耳;窗外的梧桐沙沙作响,将斑驳的树影投射在地面上。我偷偷地从书包夹层摸出速写本,压在摊开的化学练习册下。这一刻,整间教室仿佛被施了魔法,日光灯的光线晕染开来,将每个人的轮廓勾勒得温柔而朦胧。

那是一本很普通的速写本,封面已经被磨得起了毛边,里面密密麻麻画着各种动漫人物,有上课走神时随手涂鸦的,也有晚自习上认真临摹的。我最喜欢画的是《火影忍者》里的漩涡鸣人,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总让我觉得热血沸腾。有时,我也会把速写本悄悄摊在腿上,借着课桌的遮挡,一笔一画地勾勒着。画到兴起时,我还会不自觉地翘起嘴角,直到同桌用胳膊肘轻轻捅我,才赶紧收敛表情。

班主任老林总爱在晚自习时巡视。他的脚步声很有特点,皮鞋跟重重地敲在地砖上,由远及近,好像踩着高考倒计时的节奏一样。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我就迅速将压在练习册上的漫画翻个面——画纸上鸣人的螺旋丸正撞上佐助的千鸟,电光石火间,两道身影定格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时候动作慢了,被他逮个正着,他就站在我旁边语重心长地说道:“画画可以,但不能耽误学习。”我连忙点点头,鼻腔里充斥着他身上淡淡的烟味,却一点也不呛人。

最难忘的是那个停电的夜晚。突如其来的黑暗让教室陷入短暂的骚动,随后同学们纷纷点起蜡烛,烛光一闪一闪,就像夜空中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我借着微光继续作画,将这一幕定格在速写本上:光影交错中,少年们的脸庞忽明忽暗,宛如一场青春的皮影戏。后来这幅画被班主任收走,又在毕业时被作为礼物还给了我,背面写着:“愿你永远保持这份对美好的感知。”

画画是我对抗压力的秘密武器,也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当别人在题海中沉浮挣扎时,我却在画纸上建造着自己的乌托邦。那些被函数和公式占据的大脑沟回,在画笔的抚慰下渐渐舒展。累积了一天的疲惫和紧张,这时候就像拧开的水龙头,都随着笔尖流淌在纸上。有时画着画着,白天死活解不开的难题突然就迎刃而解,似乎是漫画里的超级英雄给了我智慧的力量。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总是来得恰到好处。当我合上速写本时,仿佛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伴随着收拾书包的窸窣声,我常常会想,这些画作就像时光的琥珀,封存着我们最美好的青春纹理。走出教室,寒风扑面而来,我裹紧校服外套,抬头看了看教学楼,里面依然灯火通明。透过窗户,我看见里面仍坐着不少同学,他们在抓紧寝室熄灯前的最后半个小时。那些明亮的窗口像一个个画框,定格着少年们伏案苦读的身影,这身影瘦长但坚定,与夜色融为一体。路灯下,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梧桐树下。

回到家,我习惯性地打开台灯。桌上堆满了复习资料,最上面是一张月考成绩单。我把它推到一边,翻开速写本。月光从窗外洒进来,铺在纸上,那些晚自习上画的漫画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边。我轻轻地抚摸着它们,一页一页地翻过,仿佛在照料自己的孩子。我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也正是这些在题海中偷来的片刻欢愉,让这段时光变得格外珍贵,让第二天迎着朝阳走进教室的我,总能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学习。

那些在画纸上释放的压力,仿佛化作前进的动力。我的课桌抽屉里珍藏的那本速写本,则像一扇宽敞的大窗,让我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喘息,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想象。

毕业前夕,我在速写本的最后一页画下了整间教室:课桌前埋头苦读的同学,讲台上批改作业的老师,还有窗外那棵见证了无数个晚自习的梧桐树。当我把这幅画拿给同学们签名时,我才发现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着泪光。原来,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段青春岁月做着注脚。

有时我会突然臆想,如果当年没有坚持画画,我的高三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也许会更加单调乏味,也许在压力下我会失去对生活的感知……正是这些在晚自习上偷偷进行的艺术创作,让我在繁重的学业中保持着心灵的柔软,给那段稍显灰暗的时光,染上了斑斓的色彩。

(本刊原创稿件,橙子酱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