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育训模式探索

作者: 李文 张晓博 赵春海

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而高职涉农专业正是相关人才的重要来源。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探讨“诚心向农、技术助农、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的内在根本要求,创新“思政涵化、依岗优课、双赛联动、课证融通”的人才育训模式。

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职;化工生物技术;人才育训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1-026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1.05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Major of Binzho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LI Wen, ZHANG Xiao-bo, ZHAO Chun-hai

(Binzhou Polytechnic,Binzhou,Shandong 256500)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requires talents, and higher vocational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elevant talents. Taking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major of Binzho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we explored the inherent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sincerely serving farmers, helping farmers with technology, and driving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th innovation”, and innovate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ivation, excellent courses based on posts, and double competitions linkage, curriculum and certification integr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Talent training

基金项目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21H180202);国家级教改课题(ZJS2024ZD14);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XMLX202408)。

作者简介 李文(1987—),女,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从事化工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研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1,再次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因为其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来源2。此外,化工生物技术与农业领域融合发展,催生了功能食品、生物肥料、工程疫苗、生物农药、智慧农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3。因此,如何顺应乡村振兴时代要求,改革人才育训模式,培养具备强农兴农意识、热爱乡村、愿意扎根乡村振兴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笔者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育训模式,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育人水平,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育训模式探索的现实背景

1.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不懈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预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1.2 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乡村人才振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了乡村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4。高等职业教育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之一。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技能,增强乡村生产发展能力等重要职责[5。职业院校应该立足区域现况和特色,探索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路径。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引发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育训模式新思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的特色涉农专业,化工生物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以实现乡村现代化成为学术层面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育训过程应当遵循政策指引,服务于地区乡村振兴,对标区域乡村经济发展专业人才需求,探讨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育训模式的改革措施,探索高职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育训模式改革的困境及问题

2.1 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对等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农民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传统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受到“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设备”的冲击。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由此可见,必须解决好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人才振兴。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而目前涉农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不匹配、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有落差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应该开展充分调研,综合专业特色和区域需求,绘制立体人才画像,精准服务区域农业产业,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2.2 乡村就业动力不足,人才易于流失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相较于回归乡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倾向于远离乡村。再加上受享乐主义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存在“怕吃苦”的现象。近年来,在乡村产业经济急需人才注入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乡村就业动力不足,其中部分能力强的人才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更高的薪资和更舒适的生活品质,选择离开乡村去城市就业[6。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改革人才育训模式,解决学生为农意识差、畏惧挑战、服务乡村振兴思想认识不清晰等问题。

2.3 高职生实践技能熟练度低,缺乏创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对高职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农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7,即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行动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乡村、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然而,学生通常受限于常规的教学体系,并且受设备设施落后、没有实践平台、缺乏配套实践保障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实践技能等的锤炼不足。同时,实践锻炼目标不明确、缺乏实战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是造成高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实践与创新课程和培训、搭建实践平台等措施,提升学生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育训模式的构建

3.1 “校乡企合作、绘制人才画像”——搭建育训基础

高职院校设置的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食品、医药等相关产业企业,培养能够进入一线生产、质管、研发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虽然该专业可服务的职业岗位范围很广泛,但不同背景下企业及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8。为实现精准育人,服务区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化工生物技术专业首先需要结合时政研究,探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人才需求。深入区域农业产业进行调研,走入乡村,走近农民,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区域典型个案[9。精准刻画化工生物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形象: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了解并善于运用国家政策,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能够推动乡村发展进步。在供需结构上,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耦合优化,展开校乡企合作,共同设计专业人才育训目标,共同修订人才育训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共同搭建育训基础。

3.2 “诚心向农、技术助农、创新驱动”——搭建育训框架

根据实际需求,将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任务分解成“诚心向农、技术助农、创新驱动”3个维度。据此,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育训模式进行优化,分别对应“归田园居”“技能修炼”“四两拨千斤”。“归田园居”是指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乡村振兴相关研学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挖掘个人的潜力,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回归农村、正视农村、热爱农村、成就自我。“技能修炼”是指利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实践课、技能拓展课,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出基础扎实、能干能战的高素质新型技能人才。“四两拨千斤”是指结合乡村振兴的需求,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产学研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10。在此基础上,挖掘乡村产业的价值,培育乡村振兴新业态。

3.3 “思政涵化、依岗优课、双赛联动、课证融通”——创新人才育训模式

3.3.1

思政涵化。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工程,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三观”[11。为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任务,以“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主要目标,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协同育人、多方联合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育人合力,给学生全过程思政引导,培育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在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持续发展理念。

3.3.2 依岗优课。为助力乡村振兴,联合校乡企三方共同制定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服务岗位群课程体系。本着“扎实基础、精进技能、拓展素质”的原则,将课程体系优化为基础通用课程、岗位专业课程、综合拓展课程,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补充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