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作者: 陈有福
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通过倒逼要素替代、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改变“二元”等途径促进农业现代化,但也有可能因为选择性转移弱化农业人力资本,从而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该研究以新疆为例,根据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有促进作用,从而提出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务工收入,提高转移就业意愿的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新疆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5-023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49
The Influence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Xinjiang
CHEN You-f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rim University, Alar,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may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y forcing the substitution of factors,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and changing the “dual”, but it may also weaken agricultural human capital because of the selective transfer, thus hindering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aking Xinjia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bor transfer in Xinjiang promote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refore,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popularizing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developing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for migrant work.
Key words Labor transfer;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Xinjiang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坚持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其中“农业现代化”是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得以充分体现,自2004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如2007—2009年连续3年强调了通过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改革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2019年《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建议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2020年《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建议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别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且明确了目标与任务,提出从2021年开始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到2025年,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除了中央一号文件外,其他重要文件也强调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四化”协同发展理念,即促进新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发展,农业现代化也被认为是“四化”的薄弱环节。“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展望。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农业强国,对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疆城镇化率低,农村劳动力剩余明显。2023年新疆城镇化率为59.24%,比全国低6.92百分点。新疆农村劳动力剩余多,其中南疆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尤为明显,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农村人口占比分别为59.31%、79.57%、78.01%、80.33%,从新疆的农村人口数来看,农村人口占比较高,这也反映了新疆由于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缓慢,导致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削弱地方的人均收入水平,增大当地的贫困人口数量,阻碍地方经济的增长发展,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最终,在新疆将形成了富余劳动力人数越来越多而经济增长越来越慢的恶性循环的局面[1]。
1 文献综述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2],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从劳动力的收入和成本来反映,即随着非农产业的工资上涨,劳动力的价格相对土地价格上升。一方面,劳动力工资上涨会促进农户购进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劳动力工资上涨带来的劳动力转移迫使农业因劳动力投入下降而增加机械或资本投入来弥补[3]。同样,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转移也有反作用[4],农户通过使用资金来购买农业机械的过程,使得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机械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力,促进劳动力的转移[5]。
众多学者对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的观点分为2种:第一种,劳动力转移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6]。一方面,劳动力的转移对土地的流转有利,促进土地集约化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本代替劳动的现象,劳动力对外流出促进非农业的增收。第二种则是认为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负面影响,劳动力的转移会导致外出务工人才的劳动力素质得到了提升,但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村地区农业从业人员和人口的素质下降,对农业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影响[8-9],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
劳动力的转移对农业绿色生产有影响,杨文举[10]把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绿色经济增长模型中。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会导致劳动力要素投入与农业资源投入偏离最适宜的生产要素投入比,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劳动力要素的转移也会增加农业生产对化肥等不利农业绿色发展的物质产生依赖;另一方面,有学者指出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的绿色生产意向有正向影响[11],劳动力转移通过提高劳动力的非农收入,从而降低农户的农业收入份额,导致农户对绿色生产的愿意减弱[12]。
劳动力的转移对农业规模化生产也有影响,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导致农村土地无人接手,对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正向作用[13],而土地的流转对促进农业规模化进程有利。同时,有学者的研究指出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生态效率、农业绿色生产有正向作用。此外,部分学者探讨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指出农业规模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效率,对化肥等农资以及劳动力形成替代,进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14]。
由此可见,关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各个方面的影响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劳动力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相对复杂,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尚未有统一定论。新疆是农业大省,存在大量农村人口,因而该研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旨在实现新疆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进一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对新疆地区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原理
2.1 劳动力转移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原理
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通过倒逼要素替代、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途径促进农业现代化。随着劳动力的流失,劳动力的减少迫使农业生产采用更多的技术、资本和知识来替代,更多的农业生产过程开始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替代人力投入。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通过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意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转型到现代农业的思维方式的改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方面的发展。这有助于推进新疆现代农业产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15],同时也方便了农产品的统一管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提出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这个过程不断地压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当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时,该国经济就实现了工业化[16]。该模型在我国也有适用性,尽管我国存在具有二元身份的劳动力,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是直接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的,这会促进我国的城镇化率上升[17]。
2.2 劳动力转移负向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原理
劳动力转移也有可能因为选择性转移弱化农业人力资本,从而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18]。农地利用率下降,剩余农村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厌恶无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减弱,城乡差异也在不断拉大。一方面新疆劳动力由于长期以来的封建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在思想、观念和文化方面比较守旧,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难以引入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从而限制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没有被更充分的利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导致劳动力低效,所以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对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 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
该模型所用数据皆来自《新疆统计年鉴》,选取2011—2020年数据对新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3.2 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
该研究分析的是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变量为农业现代化,所以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构建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ui
3.3 变量选取
3.3.1 被解释变量: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为模型中Y。
第一步,构建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见表1。
第二步,指标赋权与测算方法。
指标无量纲化,该研究采用极差标准法对全部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其中:i、j分别代表年份和指标;Zij 为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Xij为原始值,Xmax、Xmin分别表示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指标赋权,该研究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具体步骤如式(2)~(4),这里假设有n个年份和m项指标。
其中:Pij为i农户第j项指标占全部年份的比重;Ej、Dj、Wj分别为第j项指标的熵值、冗余度与权重。
第三步,计算各年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3.3.2 核心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该研究以乡村从业人员数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差来计算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9],为模型中的X1。
3.3.3 其他变量。
另外考虑到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是否受性别、工资等因素影响,该研究选取乡村女性从业人员比,即乡村从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为模型中的X2。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从事非固定工作,所以该研究选取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作为变量,为模型中的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