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职业农民高职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王波 徐迪娟
摘要 基于高素质职业农民学生学习特点,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高素质职业农民招生专业设施农业与装备的核心课程之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考核方案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总体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无土栽培设施安装与运维”学习模块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分析,展示了课程教学团队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为更深层次的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高素质职业农民;高职;课程教学;设施农业装备;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4-027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4.058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for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Farmers—Taking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as an Example
WANG Bo,XU Di-jua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r quality professional farmer students, this article had take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as an example, which wa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 of the major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The course teaching overall plan wa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in term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politics and assessment program. Also, with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odule task of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of soilless culture facilities,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team for this course was displayed in the paper, which provided profitabl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eper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farmer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urse teaching;Facility agricultural equipment;Practice
基金项目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23年度国家级学会项目(23GYJS036);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横向项目(06004010)。
作者简介 王波(1984—),女,山西阳泉人,讲师,博士,从事现代设施农业智能装备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3-11-23
培育大量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担负起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者、现代农业科技的使用者和农村民主自治的实践者等多重职能,不仅是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我国农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有效举措[1]。近年来,北京市聚焦农业全产业链,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等,实施专项培育行动,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市农民培训工作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始终紧扣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自2016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实施“北京市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工程”,探索实行全日制教育与在岗学习相结合,创新形成农民大学生“学历与能力双提升”人才培养模式,采取“集中面授+线上教学+巡回指导”教学模式[3-5],为北京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截至2023年,学院共招生10个专业(方向)农民大学生4 325人,毕业大学生1 440人,85%以上扎根农业生产一线[6]。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作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特色专业、智慧农业专业群核心专业,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追踪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重点,依据北京设施农业装备行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制订了面向高素质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进行教学实施。笔者聚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对专业教学团队近几年的高素质职业农民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为未来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1 课程总体教学方案
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且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北京设施农业的科技投入在显著增加[7-8]。而设施农业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缺乏、文化程度偏低、科学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先进的设施生产技术、智能化生产与环控设备的推广应用。因此,在高职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开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课程,契合了北京设施农业高效发展对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1.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课程是研究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管理技术和装备技术的一门学科,是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落实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精神和打造双高院校-智慧农业专业群的重要体现。专业联合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京内外相关农业技术装备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在对人才需求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标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9],制订了课程标准,明确了以下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设施农业生产中必备的生产知识和技能,掌握常用生产装备的功能和原理;能够应用各种生产装备进行设施农业生产和管理,具备一定的从事设施农业生产、设备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培育有道德、懂技术、精技能、会创新的“现代农匠”人才。
1.2 完善升级课程内容
该课程以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为主线,并以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为导向,同时结合校内外实训条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8个学习模块,并细分为19个学习项目,见表1。其中,模块1围绕设施农业各生产环节的主要生产流程,使学生总体了解设施园艺中常用的装备类型、功能和应用;模块2~7分别对设施农业主要生产流程如播种育苗、嫁接移栽、病虫害防治、无土栽培、温室智能物流及采收包装等涉及的相关技术与装备展开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设施园艺生产主要流程相关技术及装备应用技能;模块8为拓展知识模块,主要对植物工厂生产技术及家庭种植柜进行拓展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3 分析创新教学模式
高素质职业农民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职业与生活背景、学习目的、居住地位置、学习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10-12]。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探索运用“集中面授+网络教学+乡村现场指导”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课程资源库微课等信息化资源,创新融合混合式教学、对分课堂、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致力于提升高素质职业农民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
1.4 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将职业精神的追求、正确价值取向的形塑、健全品格心智的培养、职业素养结构的优化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等多方面要求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与劳动、社会实践过程的始终,统筹兼顾德技兼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13]。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新型职业农民的课程思政教育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有重要意义。根据笔者从教经验,新型职业农民学生群体中30~45岁年龄段的学生占比最大,且具备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机械、刻意的课程思政教育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创新运用隐性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践出发,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将行业发展、社会责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有机提炼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学生的精神内核。
1.5 优化设计考核方案
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考核结果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质量,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反映高素质职业农民群体的学习成果。专业教学团队针对高素质职业农民学生亦农亦学、时间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结合对其进行信息技术能力、自我学习与自我拓展能力、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的,优化设计形成了过程性考核(70%)+终结性考核(30%)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案,如图1所示。
2 课程教学实施案例——无土栽培设施安装与运维
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设施生产上的集成,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属于高新农业技术,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此选取无土栽培技术与装备(学习模块5)中的无土栽培设施安装与运维(模块任务),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2.1 教学内容与目标
对标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无土栽培设施安装与运维是对无土栽培技术与装备模块学习内容的整合运用,在完成前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无土栽培播种育苗、无土栽培设施安装、无土栽培设施运行与维护3个子任务的训练,相应适配岗位及技能目标如表2所示。
2.2 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高素质职业农民班的授课时间与形式,课程采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以集中面授→学生小组合作→乡村现场指导→汇报总结为主要教学环节(图2),完成教学实施。
2.3 课程实施
2.3.1 集中面授。
为了顺利完成无土栽培设施安装与运维学习模块的任务,学生应首先熟悉并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基本知识。基于前期授课理论内容,教师在高素质职业农民班面授时间进行2个学时的理论讲解,主要内容为回顾无土栽培技术,如无土播种育苗、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及使用方法、无土栽培设施常见种类和特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学习模块的3个子任务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详细解释,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理论讲解内容相关课件与视频同时上传在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查看学习。
2.3.2 学生小组合作。
根据高素质职业农民班学生的工作和居住地点条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可分为4~5组,每组5~7人并确定1位组长,由组长根据各子任务的具体内容及实操所需场地、环境条件等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并选取各位同学的空余时间共同进行任务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