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评价

作者: 马凤才 王旭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评价0

摘要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提供给农户的重要风险管控工具之一,能够在农业灾害发生时减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损失并快速恢复生产。基于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首批试点地区201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TOPSIS法测算样本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受到农险发展水平、农险运行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且其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后,由于农户接受程度低、农险承保机构风险担忧等原因,部分省份出现发展水平下降走势。为不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各省份应多方面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农户参保意识、调动农险经营主体承保积极性。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熵值-TOPSIS法

中图分类号 S-9;F 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2-022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2.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olicy-bas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China—Based on the Data of Full-cost Insurance and Income Insurance Pilot Areas

MA Feng-cai,WANG Xu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

Key word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isk management tools provided to farmers, policy agricultural insurance can reduce the los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perators and quickly restore production when agricultural disasters occur.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regions of policy full-cost insurance and income insurance from 2014 to 2021, and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olicy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the sample regions using the entropy value-TOP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bas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subject to the joint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its development level;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policy-bas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ome provinces have seen a decline 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due to the low acceptance level of farmers and the risk concern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underwriting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olicy-bas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ovinces shoul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many aspects, develop policy-bas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surance, and mobilize the underwriting enthusiasm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perators.

Key words Policy-bas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Performance evaluation;Entropy value-TOPSIS method

农业作为其他产业的经济支撑,却要面临比其他产业更多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等等。为减少由于风险发生而导致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收入方式的农户收入损失,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应出台。自2007年以直接物化成本为主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出台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19.4亿元,同比增长25%,已成为世界上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1。为进一步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帮助农民规避风险、减少农业收入的波动和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三大粮食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同年8月中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北、山东、河南部分县域作为第一批试点区域,开展为期3年的三大粮食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2021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伴随试点县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成功实施,2023年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产粮大县。

自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以来,大部分学者选择针对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巨灾保险、养殖保险等为研究对象进行农险发展水平、实施绩效的多角度综合评价。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看,农业保险在保护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会产生促进作用,但是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地区差异和局限性[2-3。在农业保险联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中,“互联网+农业保险”模式[4、“保险+期货”模式[5、“农业保险+信贷”模式[6等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机制。从省域视角出发,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但存在区域差异性,且空间聚集特征较为显著7,其中四川省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8、安徽省农业保险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9、甘肃省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0。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是受到农户福利水平、市场运行效率11、农业发展水平、农村金融支农12、农业补贴、农产品销售状况13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且区域差异性较大。农业保险在顺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持续提升农业保险得到功能质效14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对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上,针对2018年开始实行的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很多研究只单一地从某个省域视角出发,缺少地区之间的联动对比。因此,笔者以2018年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首批试点地区的农险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TOPSISI法对各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对比,以期能够如实反映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效率,助推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目前,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为主观分析法,是基于评价者打分的评价方法,其缺点是评价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评价者的主观认知和偏好的影响,故评价结果会有失偏差。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为客观赋权法,但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无法准确显示数据的独立性,变异系数法适合数量多且相关性高度的数据,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则会导致原始数据损失。而熵值-TOPSIS法不仅能够避免主观打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还能够得到全面直观的评价结果,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方法进行研究。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该研究评级指标构建将以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及数据的可得性为构建基础,并参照李琴英等[11构建的评价指标,从农户收入水平、农险发展水平、农险保障水平、农险运行效率、农险可持续发展水平5个方面选取15个具体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表1),对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北、山东、河南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农户收入水平。保障和提升农户收入作为政策农业保险的实施目标之一,在受灾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转移农民的生产种植风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在受灾后,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及时为农民提供补偿,使得农民能够快速恢复生产,减小收入损失。因此,政策实施后,试点地区农户收入水平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成效。

农险发展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在为农民实现收入上的保障、帮助农户转移风险之外,还要做到“扩面、增品、提标”,逐渐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结构性改革提出现实依据。

农险保障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控工具之一。从宏观层面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从微观层面来看,能够为农民收入和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农险保障水平通过农险赔付支出、赔付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能够体现出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

农险运行效率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农业保险的结构性改革同样也包括市场结构的调整,合理的运行机制、市场占有率等是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的基础,农险运行效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提供农险服务能力的大小。

农险可持续发展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持久发挥作用的政策机制,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保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此,在考虑评价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时,不可忽略农业保险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1.3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安徽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的统计年鉴、各年统计公报,2018—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以及各省财政厅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指标权重分析

由表2可知,一级指标中农险发展水平和农险运行效率水平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大,权重占比分别是0.294和0.282,说明农险发展水平和农险运行效率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其次,农业保障水平占比0.210,在综合评价体系中也是首要评价依据。再次,农户收入水平(0.149)和农险可持续发展水平(0.065),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综合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提供了基础,但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影响较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