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校信息类专业“知农爱农”情怀的培育价值和路径研究
作者: 赵磊 刘振斌
摘要 涉农高校在传承和创新农业知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有些农业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轻视农业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象。探讨了涉农高校信息类专业培育“知农爱农”情怀的价值和路径,提出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实践活动和强化教师角色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和情感认同。同时,政府和高校应共同努力,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以促进“知农爱农”情怀的培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有能力、有情怀的“三农”信息化人才。
关键词 “三农”情怀;知农爱农;乡村振兴;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2-027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2.05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Values and Pathways of Cultivating “Knowing and Loving Agriculture”Sentiment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Specialties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ZHAO Lei,LIU Zhen-bin
(School of Scienc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
Abstract Agricultural colleg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However,som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end to focus solely on professional skill development,negl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agriculture.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value and pathways of nurturing the sentiment of “knowing and loving agriculture” in information science programs at agricultural colleges. It was proposed that curriculum reform,increased practical activities,and reinforced teacher roles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agriculture. Concurrently,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llaborate to provide policy and resource support to foster this sentiment,so as to nurture capable and passionate talent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peasants;Knowing and loving agri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9年,《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4]。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5-6]。 涉农高校作为农业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自20世纪初期以来,这些高校在传承和创新农业知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涉农高校不断扩大学科范围,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类专业成为这些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有些农业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7]、轻视农业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象,致使部分学生对“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认识程度低、服务意识不高、知识面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欠缺,难以快速胜任“三农”基层、应用领域工作岗位需求,在思想上形成了对农业的疏离和轻视,进而导致农业院校学生“三农”情怀淡薄的现象[8-9]。
1 当前涉农高校信息类专业“知农爱农”现状
为了掌握青岛农业大学信息类专业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知情况,项目组结合创业基础课程理论知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三农”自我认知情况、学生对课堂“三农”教学内容接受度展开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主要为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系2023级在校本科生,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的方式开展,共收回有效问卷333份。采用频数分析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仅12.5%的同学特别关注“三农”问题的报道;16.8%的同学认为农村发展潜力很大;26.3%的学生表示即使教师在课堂内容中融入“三农”元素,也不会改变他们原本不打算从事涉农工作的就业观念。大多数信息类专业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知度不高,因此急需开展相关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以提高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为“三农”工作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2 研究意义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知农爱农”情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情怀的核心在于对农业的深入理解与真挚热爱,这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动力。如果学生缺少对农业的基本了解和深层情感联结,他们在未来面对具体农业问题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创新灵感。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农业科技人才除了需要精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外,更应具备对农业的深刻洞察力和服务农业的激情。这样的理解和情感投入不仅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使他们能更准确地把握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挑战,从而在科技创新中实现有价值的突破。同时,具有“知农爱农”情怀的农业科技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农民的需求和困境,进而开发出更适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农业的持续发展作出显著贡献。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与农业生产实践脱节,这导致社会对农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涉农高校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不仅对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提升整个社会对农业和农村的关注及理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在许多人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遥远,导致公众对农业的了解和认识普遍不够,这种脱节现象不利于社会对农业的支持。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对农业的正确认识和深厚感情,而且能够通过他们的言行影响更多的社会群体,提高公众对农业重要性的认知。此外,涉农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决策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农业的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加,如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等,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要求他们精通技术,而且要深刻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挑战。因此,“知农爱农”情怀成为连接技术与实际应用的桥梁,确保科技创新能够有效地服务农业发展,培育出厚植“三农”情怀、理论与实践兼备[10]、对“三农”事业充满热情、具有较高责任感的高水平复合型农业信息化人才,推进“三农”工作的全面发展。
3 “知农爱农”情怀的内涵与价值
“知农爱农”这一概念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农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价值的认同。要准确界定“知农爱农”情怀,首先要理解它不单单是一种学术知识的积累,而是对农业和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联系。
3.1 “知农爱农”情怀的3个核心维度
3.1.1 认知维度。认知维度是“知农爱农”情怀的基础,它涉及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农村的生活方式以及农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理解。这不仅包括农业技术和实践的知识,而且包括对农业在全球经济中角色的认识以及对农业历史和农村社会结构的了解。
3.1.2 情感维度。此部分专注于培育学生与农业和农村生活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这不限于对环境的敬畏,还涉及对农民的尊敬与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联结超越了纯粹的知识层面,激发了学生对农业未来的关心,并在情感上与农业建立了深刻的联系。
3.1.3 行动维度。行动维度则是将“知农爱农”情怀转化为具体行动的体现。它涵盖了从知识和情感出发,积极参与农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如乡村支教、农业志愿服务等)以及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偏向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关的领域。这种行动维度不仅体现了个体的实践能力,而且显现了他们将学习的知识和情感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的决心和能力。这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区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3.2 具体措施
3.2.1 认知维度的深化。要深化认知维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农业知识的传授,不仅仅包括技术层面,更包括历史、文化和社会学层面。这包括对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农村社会的变迁等方面的内容传递和课堂教学。
3.2.2 情感维度的培养。情感维度的培养需要超越传统的课堂教育,通过故事延展、现场体验、与农民的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体悟“三农”现状,建立起对“三农”的情感联系,包括组织学生参与田间体验、农村调研、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等活动。
3.2.3 行动维度的激发。要激发行动维度,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将他们的知识和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农业实践项目、社会服务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相关的创新和创业项目。
4 “知农爱农”情怀的多维价值
探讨“知农爱农”情怀的价值,意味着从多个视角分析其对个体、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这种情怀不仅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对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1 社会价值
在现代社会,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反映在文化理解和社会认同上。培养“知农爱农”的情怀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通过增强城乡居民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平衡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理解和尊重成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对农业和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还能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它不仅影响政策制定者和农业从业者,而且影响普通消费者的选择和行为,从而促进更加环保、健康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形成。“知农爱农”情怀的培养不仅是对个人素质的提升,而且是对社会整体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积极引导,这对于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