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作者: 彭国泰
摘要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迈上新台阶,使原本分散的数据越来越多地集成到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路径,也是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招。基于河北省2011—202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系统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分析模型进行测度与研究,并根据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标准,针对耦合协调程度进行阶段划分,总结分析河北省关于三系统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完善数字经济与“两化”高质量协调发展机制、搭建区域间特色农业专业镇、强化农业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0-021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0.051
Analysis 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Digital Economy,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PENG Guo-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r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China’s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to a new level, integrating more and more originally scattered data into a huge database.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 key path for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also a key way to synchronous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balanced panel data of Hebei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this paper conduct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by building th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upling system of digital economy,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measures and studies by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TOPSIS model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alysis model, and divides the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systems in Hebei Provin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digital economy and “two modernizations”, building a special agricultural tow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digital talent team.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New urba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oupling coordination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转向深化使用、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其兼具创新力与活力的特性,正驱动我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不断变革。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数字经济在培育发展动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大有可为。早在2015年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建设“数字中国”,并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十四五”规划中同时强调了通过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搭建以农民群体为受众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数字化服务与管理,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另外通过加强数字经济在农业生产中的多维度使用,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也有利于农民群体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包含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的多维概念。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点强调了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持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农业现代化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来赋能农业,从而提升农业产出效率。在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强调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3]。
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耕地面积631.447万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6.667万hm2,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农耕环境与良好的农耕基础。2021年河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7.1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 500家,总数列全国第8位,这也表明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为助推数字农村、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打稳了根基。《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布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现代数字技术,使其更好地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4]。《河北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了要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
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三者耦合协调分析方面,国内外学者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研究。Boccia等[5]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 bootstrap 方法识别了影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中介效应。刘畅等[6]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所处的阶段,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刘素钰[7]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要素市场化在影响过程中的传导机制,得出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降低流通费用等方式作用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笔者以2011—2020年河北省为样本数据,通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分析河北省10年间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测度出数字经济在赋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的耦合协调度,同时测量出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而探析河北省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方面提供参考[8]。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截取2011—2020年河北省的平衡面板数据,共260个观察值,以探析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水平。所有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11—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河北统计年鉴》以及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10月)[9]。
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
根据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内涵与理论,部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指标体系以及考虑数据可获得性,选取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农业经济现代化、农业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以及26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系统指标评价体系,详细指标体系见表1。
1.3 研究方法
1.3.1 评价体系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即可靠性分析,即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为确定评价体系的稳定性、可靠性,尽量规避因主观因素而影响指标的选取,该研究将对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信度检验。
该研究运用Cronbach α信度系数进行检验,通过对评价体系进行标准化处理,对该体系内在一致性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α为信度系数;k为评价体系的指标总数;si2为第i个指标的方差;st2为各个指标变量的总体方差。
1.3.2 熵权-TOPSIS评价模型。
为规避多指标变量间信息重叠、弱化人为主观因素对各指标权重赋值的影响,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并对河北省2011—2020年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将熵权法与TOPSIS法进行综合使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避TOPSIS法评估客观性不足的短板,从而较为详实地反映河北省这10年间关于上述评估价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
该模型首先运用熵权法为26个指标变量赋权,以信息熵值来代表各指标变量间的差异性,差异性越大,则权重越大;反之,则权重越小。然后,在熵权法赋权的基础上,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测算,得出2011—2020年河北省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即依据检验评估对象与最极端值的距离,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和排序。
1.3.3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在物理学上是指2个及以上体系或运动之间通过多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而耦合协调分析模型可用于研究测度2项及以上事物之间的协调性,而耦合度即代表2个及以上的系统间的互相影响程度。该研究在现有对耦合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河北省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耦合模型:
式中:u1代表数字经济系统的综合指数;u2代表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数;u3代表农业现代化系统的综合指数;C1表示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C2表示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即其值越大,则表明该系统之间的耦合效应越强。
测算系统的耦合度可以得出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但无法得出系统之间的影响是否为良性影响,为了测度分析协调发展水平的客观、真实性,本研究还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式中:D是耦合协调度,D∈[0,1];T为系统间的协调指数;α为数字经济的贡献系数;β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贡献系数。该研究通过分系统使用熵权法,从而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其贡献值赋权,即数字经济权重α1=0.397 5,新型城镇化权重β1=0.602 5;数字经济权重α2=0.411 9,农业现代化权重β2=0.5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