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技能课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韩莹琰 张清 刘超杰 程继鸿

摘要 在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建设背景下,将专业知识同高校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是培养高校人才的主要保障。挖掘并融合专业技能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在园艺专业技能课的实践教学中,通过探寻分析课程内容,充分地挖掘园艺专业技能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思政元素提出实践策略,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性强的园艺人才,进而完成“立德树人”培养任务,同时为相关技能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艺专业技能课;思政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0-027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0.06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orticulture Professional Skills Course

HAN Ying-yan, ZHANG Qing, LIU Chao-jie et 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combin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university talents. To excavate and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curriculum is the premis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horticulture professional skills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urse content, fully mines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course teaching combining ideological elements, which aim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skilled gardening talents, and complete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training task,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skills courses.

Key words Horticulture professional skills cours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Practice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工作,并逐步召开和发布一系列会议及重要文件[1]。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将各类课程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4]”。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构建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结合思政工作,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因“课”制宜,中心为“育”,重心是“全”的育人方式[5]。特别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要求之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涉农高校专业课建设及人才培养做出更全面、更明确的要求,而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育中成为达成该目标的最优方式[6]。同年6月,由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对“课程思政”的新认识、新要求,同时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7]。

课程思政,就是通过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5]”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和理论知识等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潜易默化地影响其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2,8-9]。根据国家系列文件的指示,课程思政已成为“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成为高校衡量教育教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指标[1]。

园艺专业作为高等农业类院校的传统专业,着力培育现代化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其授课内容涉及蔬菜、果树、花卉和观赏树木的栽培、繁育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基础及应用型研究的学科,其技能课则是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0-11]。因此,学校在园艺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把“立德树人”当成教育基础,充分地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对培养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园艺人才以及完善高校园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框架具有重要意义[12-13]。

1 园艺专业技能课课程特点及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1.1 课程特点

根据植物对象差异,园艺专业分为蔬菜、果树和花卉这3个专业方向,而园艺专业技能课则相应地被划分为不同模块,对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园艺专业技能课是协同推进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深化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11]。园艺专业技能课主要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课程以辅助园艺学科理论学习,提高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为目的,按照所需的能力要求差异以及技能培训的针对性进行技能课程学习的安排。园艺专业技能课主要通过加强相应技能考核,监督催促学生注重实验结果,进而实现园艺专业技能人员的培养,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技能人才,从而实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研能力以及提升学科影响力的目的。

1.2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根据园艺专业技能课的特点,结合园艺专业的主要目标,确定园艺专业技能课中思政建设的总目标:在我国全面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抓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14],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四个自信”,培养其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进而系统地培养具有“学农、爱农、践农”的新型农业类人才。以下为具体目标:

了解园艺专业技能课程在园艺领域、人们生活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认识到全球农业朝着现代化转型的新机遇,加深学生对传统农业生活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及热爱,建立文化自信及家国情怀,进而启发学生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掌握园艺专业技能课程中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操作的流程,指导学生怀揣世界眼光来认识前沿理论和园艺专业的技能发展趋势,将国际先进的理论同我国国情相结合,启发学生开创理论联系实际、敢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及建立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价值理念。

掌握园艺专业技能课程中按照不同的园艺植物对象,开展具有时令性、针对性的不同类型专业技能实训的操作形式。完善学生对园艺专业及其技能课的学习框架,多学科综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对从事科研工作及农业生产产生认同感,进而启发学生以学农强农为己任,培养践农、爱农、兴农的创新人才。

2 “园艺专业技能课”思政元素的挖掘

2.1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自信,“三农”情怀

结合课程中园艺专业发展脉络、园艺专业技能课的特点,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与人民生活的联系为切入点,剖析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让学生深切地理解我国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继而增强同学们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培养其“三农”情怀。

2.2 党的理论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敢为人先,创新发展

在园艺理论课程同技能课程相结合的传授内容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5]。对于实践操作教学,采用边示范边讲解关键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园艺专业的技能掌握产生深刻印象。同时,结合生产实践的不同季节,开展对应专业的实训。将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更系统且合理地融合到技能课程的教学中,进而总结薄弱环节,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技能课中实践产生的新技术及新方法,增强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2.3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理念——制度自信,使命担当

在不同侧重点的园艺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梳理各种园艺植物生产的理论知识,同我国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理论的先进性和在城乡建设中的引领作用[1],进而使学生深入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制度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负服务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担当,坚定其“学农、爱农、践农”的使命感。

2.4 科学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辩证思维,科研素养

通过融合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的理论知识,完善园艺专业技能课的结构框架,阐释全面且具体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各种园艺植物实践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实践结合层次上达到高度统一。通过不同种类的园艺植物技能操作比较等过程,总结差异中的相同点,认识园艺专业技能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基本思路及方法的思考,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增强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园艺专业技能课”思政建设实践策略

3.1 优化课程体系,确立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地位

专业技能课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程度,还可以系统地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实事求是、探索进取的态度和精神能力[14]。此外,每一门专业课程都会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使得在园艺类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时不会改变其原有专业的内在逻辑[16]。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课程容易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由于园艺专业的实践性强,这使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园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其专业技能课独立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需要实践经验相当丰富的教师进行实地教学指导及技术分析[17]。

3.2 培养教师思政素养,创新打造思政特色

任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课程思政水平的高低是由教师的专业、思维以及教学水平决定的,同时,能否将思政元素深入地融入到课程也是由教师个人能力所决定的[18]。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强,对世界、历史、文化和国家的理解正确、完整、有深度,理解整合各类专业信息等因素,都可以提高园艺专业技能课的课程思政的融合度。这需要园艺专业技能课的教师同思政专业的老师联合挖掘学科中思政的创新点,进而形成交叉教学的教师团队。只有形成专业的课程团队,有针对性地备课,深入动态地、长期完善地优化园艺专业技能课程的内容,才可以打造出真正的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的园艺专业技能课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