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及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毛思渊 王鹏程

摘要 鼓励和发展乡村振兴,强有力保障进准扶贫效果长期保持,打赢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逐步发展战略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发挥主体动力,农业产业五化同步发展需要农村金融配合推动,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基于乡村振兴要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及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农村金融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原因,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下农业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1-022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5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Financial Support and Innovation Path of Agricultural Rural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AO Si-yuan, WANG Peng-c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Encouraging and develo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ongly ensuring that the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winning out of poverty, hel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gradually developing strateg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needs rural finance cooperation and rural finance to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the achievements, the difficulties and reasons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ath and suggestions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Financial support;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金融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显著成就,金融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对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在城乡发展平衡的问题,实现新疆经济持续平稳较快的高质量发展[1]。2020年是极度不平凡的一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实现南疆地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疆两次疫情影响,加上南疆个别县域疫情再次喊暂停,新疆南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时间要求严格,目标难度加大。但是农村金融持续推进,助力农业农村经济高效开展[2]。

但同时更应看到,新疆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南北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明显,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三农”发展收诸多因素影响,南北疆相比、城乡相比、地区与县域相比,“三农”金融产业仍然存在较多差距和问题政策一直支农村金融服务,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金融能够成为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助推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3]。

1 研究区概况及金融支持必要性分析

1.1 研究区概况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新疆有着辽阔的地域,331万hm2耕地,1 000多万hm2可垦荒地,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土壤,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次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合理配置,新疆201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 597.1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占比依次为13.1%、35.3%、5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 280元,比上年增长4.5%。新疆常住人口2 523.2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 308.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87%,全年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286万人。粮食种植面积220.36万hm2,棉花种植面积254.05万hm2,全年粮食产量1 527.07万t,全年棉花产量500.20万t,全年特色林果产量1 729.44万t,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4.89%[5]。

1.2 新疆农业农村发展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现代金融产品创新发展速度极快,应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处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作用显而易见,目前新疆农业经济市场化发展趋势逐步优化,农业产业对金融产品信息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高效的金融运行效率和资金的筹集流通速度,将对农业资源配置高效运行提供保障,金融支持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五化同步发展方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在粮食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性信贷业务,支持新疆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金融行业助力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农发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支持棉花产业、特色林果业方面,比如中国农业银行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支农项目贷款,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金融服务计划,为新疆农业中发展势头良好的特色林果业提供提高较大规模的贷款。相比于其他银行,新疆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村居民提高网格化的金融服务网点,提供的商业性服务覆盖面积最广,在新疆农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

2 农村金融对新疆农业发展支持的现状分析

2.1 新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和支农定位

时至今日,地方性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蓬勃发展。2018年末,新疆金融机构共计2 868个,从业人员69 641人,其中支行及网点机构共计3 557个,从业人员38 910人,乡镇及农牧团场网点机构1 213个,从业人员7 842人。

农业政策金融与金融市场化发展协同,在市场化条件下,优化农村金融不仅需要市场机制,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低收益性影响金融产品信贷业务的资金回收,强有力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来校正市场化的缺陷,农业政策性金融成为重要的政府调控市场的干预工具。引导商业性金融及其他社会金融机构投资第一产业,优化农村金额领域的资源配置。

2.2 金融支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取得的成效

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效益,2019年新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387亿元,2020年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在新疆政府垫带动下,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提升金融机构支农实力,将更多资金配置到“三农”领域。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效率,督促涉农金融机构发挥灵、活、快的服务优势[6]。

精准扶贫持续开展,新疆南疆四地州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取得显著性成效,优化金融机构南疆城乡人力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地区信贷业务发展,在产业扶贫等重要领域开展金融政策助力脱贫攻坚,开展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特色南疆果品收购,进一步解决了特色林果产品“果贱伤农”的问题。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增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几年在新疆“访惠聚”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工作队+农户”模式,政府支持农村金融入住乡村田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到户,实现贫困户参与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打通了信贷困难的困境,乡村振兴从特色产业逐步开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需求逐年增加。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审查层次繁琐,获得金融服务难度高。

2.5 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结合

生态农业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通过不断的宣传,通过系统化、全面化地解析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有心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生态农业的相关人员不仅充分了解生态农业整个系统的基础知识,更深挖广大农民推动生态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之想为、敢为、愿为、更能为才是不断推动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6 生态农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与知识积淀

乡村振兴发展与生态农业是融合多学科、宽领域的一个综合体系。要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相关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是必须的。离开了相关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要推动生态农业高效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组织、农民自发等各种手段不断提升相关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积淀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准备。

3 农村金融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3.1 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额度需求更大

随着新疆农业五化同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金融支持下快速跟进,农户逐渐意识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带来的效益的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占市场比重逐步增加,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了效益。

与此同时,单一融资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农村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户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融资额度的需求增加明显。农村产业结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农业产业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农村旅游产业、商贸流通、农产品展销、农家乐、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快速兴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迫切自己融资需求,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规模化,急需金融创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但农业资金的供给却不足,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薄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对农业资金的供给有限。

3.2 农业风险的弱质性与金融信贷的逐利性的矛盾

农业生产经营存在明显的弱质性,主要体现在风险高,依赖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有较长的生产周期,存在市场变化的价格销售风险,双重的风险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但是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金融支持必不可少,金融机构追求金融利益为目标,从商业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在选择发放对象的时候,其目标必定选择风险小、盈利快的项目或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农业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资金回收较慢,农业产业信贷风险性及弱质性,与其他商业信贷相比资金回收慢,导致获得资金需较为困难,乡村振兴的速度存在明显的制约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