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蜂产业的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
作者: 秦汉荣 闭正辉 胡军军 孙甜 李玉元 廖权茂 邱泽群 黄灿山 胡礼通 林智 黄观光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中蜂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中蜂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SO战略可作为广西中蜂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以充分发挥广西养蜂资源、气候条件等各项优势,把握好“乡村振兴”和建设“壮美广西”的历史性机遇,利用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等政策性机遇,推动广西中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各市县(区)可根据当地实际,在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和WT战略中选择适合当地中蜂产业发展的战略或战略组合,以推动当地中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蜂产业;SWOT;发展战略;广西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2)13-022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3.060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Honey Bee Industry in Guangxi
QIN Han-rong BI Zheng-hui HU Jun-jun et al(1.Beekeeping Guidance St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2; 2.National Bee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Nanning Comprehensive Test St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oney bee industry in Guangxi Province, 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hinese bee industry in Guangxi Province using SWO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SO strategy can be the main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oney bee industry in Guangxi, which could fully take the advantages of the beekeeping resources and climate conditions in Guangxi,and the benefits of current policies, such a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gnificent Guangxi”, and the Elevation Beekeeping Quality. It would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oney bee industry in Guangxi. County or district governments can choose a suitable strategy like SO strategy, ST strategy, WO strategy and WT strategy, or combin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oney bee industry.
Key wordsChinese honey bee industry;SWOT;Development Strategy;Guangxi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我国,我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1]。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形态,气候温暖,植被丰富,是饲养中蜂的理想区域。2014年,广西饲养蜜蜂73.20万群,其中意蜂17.25万群,中蜂55.95万群[2];广西饲养中蜂蜂群数量位列广东省、云南省之后,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3],是我国中蜂饲养主要省区之一。近年来,广西以现代特色农业“10+3”,县级“5+2”和贫困村“3+1”等模式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4-5],作为特色产业的养蜂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全区蜂群数量持续上升,据农业部门调查,2020年广西饲养蜜蜂92.12万群,其中中蜂约有69万群,与2014年相比增长23.32%,由此可见,广西中蜂饲养在蜂群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调查发现广西中蜂饲养存在箱型多样、巢框规格不一、饲养方法粗放和饲养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了广西中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饲养经济效益的提高。
SWOT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分析,也称态势分析法,是哈佛商学院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6]。SWOT分析法自创立以来,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目前,SWOT分析法除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之外,还在农村发展研究、产业发展研究、规划编制、项目评价,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6-10]。
该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以认清广西中蜂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战略,旨在为广西中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1广西中蜂产业SWOT分析
1.1优势(S)
1.1.1蜜粉源植物种类多,特色蜂蜜品种丰富。广西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为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广西植物种类丰富。据覃海宁等[11]记载,广西境内野生及常见栽培的维管植物309科2 011属9 168种,维管植物种数位列云南、四川之后,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12-13]。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广西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目前,广西已发现蜜蜂采集利用的蜜粉源植物有125科468属735种,拥有油菜(Brassica rapa)、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苕子(Vicia sativa)、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柑橘(Citrus reticulata)、十月橘(Citrus reticulata ‘Shiyue Ju’)、金柑(Citrus japonica)、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乌桕(Triadica sebifera)、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老虎刺(Pterolobium punctatum,俗称猫爪刺)、盐肤木(Rhus chinensis,俗称五倍子)、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俗称九龙藤)、长毛柃(Eurya patentipila)、细齿叶柃(Eurya nitida)、米碎花(Eurya chinensis)、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俗称鸭脚木或八叶五加)和玉米(Zea mays)等主要蜜粉源植物。广西不仅拥有数量较多的蜜粉源植物种类,而且这些蜜粉源植物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能出产各具特色的商品蜂蜜,主要有柑橘蜜、金柑蜜、荔枝蜜、龙眼蜜、红树林蜜、乌桕蜜、桉树蜜、猫爪刺蜜、五倍子蜜、九龙藤蜜、野桂花蜜(柃属植物出产蜂蜜的统称)、鸭脚木蜜等单花蜜,以及在各季节出产的百花蜜等[14]。九龙藤蜜、野桂花蜜和鸭脚木蜜是广西极具特色的秋冬优质单花蜜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中:由阳朔县组织申报的“阳朔九龙藤蜂蜜”于2017年1月获得农产品地标志登记证书,广西梧州市于2017年10月被中国蜂产品协会授予“中国鸭脚木蜜之乡”称号。
1.1.2气候条件优越,一年四季可放蜂。广西地处低纬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横贯梧州市、苍梧县、藤县、平南县、桂平市、武宣县、来宾市、兴宾区、宾阳县、上林县、武鸣区、马山县、平果市、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市和那坡县17个县市区,北回归线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热带、温带特点的优势[15]。北回归线以南(40个县市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以北(47个县市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广西在南亚热带气候区≥10 ℃以上有效积温的天数长达307~351 d,在中亚热带气候区亦长达263~307 d[16]。2019年,广西各地年平均气温19.9~24.5 ℃,全区年平均气温21.1 ℃;各地年降水量1 026.5~2 533.4 mm,全区平均年降水量1 609 mm;全区平均年日照时数1 398 h[17]。总体来看,广西具有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广西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不仅有利于发展荔枝、龙眼、柑橘、十月橘、金柑、橙、柚、梨、枣、李、桃、梅、板栗、橄榄、杧果、杨桃、香蕉、菠萝和澳洲坚果等水果种植,为养蜂业提供大量优质水果类蜜粉源,而且适宜的气温和夏长冬短的气候优势,使广西成为我国极少数能一年四季进行蜜蜂繁殖和蜂产品生产的省区之一,是发展养蜂的一块宝地。
1.1.3中蜂是广西的当家蜂种,野生中蜂资源丰富。中蜂和意蜂是广西饲养的2个主要蜜蜂品种。在形态上,意蜂个体大于中蜂个体;在生产繁育上,意蜂在日平均产卵量、蜂群可维持群势、群体采集力等方面表现得更优秀,因此,在种间竞争上意蜂具有一定优势。然而,与意蜂相比,中蜂也具有显著特点:中蜂个体较小,飞行敏捷灵活,逃避胡蜂等敌害的能力较强,更适合在山区放养;中蜂嗅觉灵敏,善于发现和利用零星蜜粉源,更适合蜜粉源植物种类多而分布面积不广的地区放养;中蜂个体的抗寒能力较强,工蜂出巢更早、归巢更晚,更适合冬季蜜粉源的采集利用和冬蜜生产,加上山区蜜粉源、气候、蜜蜂敌害等环境因素变化的错综复杂性,现阶段在广西意蜂还无法完全取代土生土长的中蜂。2020年,广西饲养的中蜂约有69万群,占全区蜂群总数的75%,中蜂显然是广西的当家蜂种。此外,在南宁、桂林、梧州、玉林、防城港、百色、河池、崇左、贺州等地调查发现,除群众饲养的蜜蜂外,在大明山、十万大山、大瑶山、金钟山、花坪、弄岗、木论等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广大山区还蕴藏着大量的野生中蜂,当地群众有到野外收捕、诱捕野生中蜂,猎取野生中蜂蜂蜜的习惯和经验,“养蜂不买种,只要勤放桶”是很多山区群众发展养蜂获取蜂种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八桂大地发展养蜂业,饲养中蜂除了具有蜜粉源植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优势外,野生中蜂资源丰富也是一个很突出的优势。此外,蜜蜂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本最低,而且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的最佳载体,在山区等地发展中蜂饲养,是既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又能帮助群众实现增收的好措施。
1.1.4中蜂活框饲养率高,基础扎实。广西中蜂采用活框饲养始于1932年[18],进入20世纪80年代,广西加大了中蜂活框饲养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力度,先后取得了《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推广应用》(1997年度广西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蜜蜂继箱饲养试验研究》(2000年度广西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容式中蜂活框一箱双群饲养技术应用研究》等成果,编著出版《蜜蜂活框饲养技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和《蜂群饲养管理技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组织开展活框饲养技术培训,在全区广大养蜂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除百色、河池、崇左等地部分山区还没有完全普及中蜂活框饲养技术外,广西大部分地区的中蜂已采用活框饲养,近几年全区中蜂活框饲养率基本维持在75%以上;中蜂双群同箱饲养与单群单箱饲养相比难度更大、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但在广西的容县、北流市及其周边地区中蜂双群同箱饲养已相当普遍。由此可见,广西中蜂活框饲养基础扎实、技术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