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索
作者: 纪鸿飞 张婷 曲韵笙摘要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将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于农科类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农科类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为研究目标,在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提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农科类高校;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277-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4.0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Ar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JI Hong-fei, ZHANG Ting, QU Yun-sheng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Abstract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the integration of ar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new era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ar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goal,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we took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propose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ar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Art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gr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1]。艺术教育因其自身的亲和力和普适性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推广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农科类高校艺术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意识不足等问题,因而具备较大的进步空间。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将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于农科类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 农科类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新型农林人才。农科类高校由于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往往在艺术教育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多数高校仍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将艺术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分开安排,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相对独立。艺术专业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仍以引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技能技法和理论、展示艺术教育成果为主,很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3]。
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别从艺术美学、思想理念角度提升学生精神层面的修养。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引领作用,是提升教育实效性和时代性的有效途径,符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对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4-5]。
2 目前农科类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科类高校在推动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普遍存在机制不够健全、师资力量不足、融合平台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和协同发展[6-7]。
2.1 机制不够健全 大多数农科类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础较为薄弱,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低,没有全面统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或建立了一些相关机制,但实效性不强、可操作性较低,难以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和密切融合。
2.2 师资力量不足 艺术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因其学习背景和专业技能等,大多仅精通艺术专业和艺术技能,而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较为匮乏,同时缺乏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法。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往往更重视学生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技能的培育,而忽视思想政治能力的培养,缺乏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艺术教育的方法,难以实现学生艺术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机结合。
2.3 融合平台不够完善 农科类高校因本身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在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平台建设上往往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思想政治育人载体不够丰富,校园文化不能体现时代特征,艺术教育过程中仅添加思想政治理论,没有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效结合,导致学生不能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欠佳。
3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探索
3.1 构建并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一直重视艺术教育,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开设了艺术教育通识必修课、文化素质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完善了第一课堂课程资源。目前,学校开设的艺术素养选修课程有中华诗词之美、四大名著鉴赏、美学原理、中国山水画艺术赏析、戏剧学导论、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交响乐赏析、中国民间美术、书法等100余门课程,供全校3万余名学生修读,其中文科学生选修的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理科类学生选修人文素质课程不少于4学分,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将艺术教育工作落到实处[8]。
3.2 强化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中华诗词之美和四大名著鉴赏课程中,开展经典原著诵读比赛,引导学生读原著,提高学生读原著的积极性;戏剧学导论和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课程中,结合授课内容,通过新闻播报、热点点评等形式介绍社会先进事迹和人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课程中,将山东和青岛的地方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国民间美术和书法课程中,开辟“讲好身边故事”专栏,将学校的优秀教师、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带入思政课堂;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课程中,达到以情化人的效果。
3.3 在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
学校要求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必须设置育人案例,并落实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分设置不少于1个育人案例,育人案例主要以科学家、同行杰出人物或校友创业成功案例的感人事迹为题材,小故事大启迪,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通过育人案例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长效的德育渗透机制,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强化教师全员育人意识,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既是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办法,也是真正将课程思政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将艺术类课程讲出“思政味”的具体举措。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4.1 优化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加强艺术类专业人才引进,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及艺术指导兼职教师。当前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和年龄结构分布合理、整体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需求。
3.4.2 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育。
学校应注重教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艺术教育课程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艺术教育课教师参与“全国高校艺术传媒类团干部培训班”、中国美术学院访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同时,加强校内培训,加强教师政治素养的培养,充分运用教研室讨论、老教师传帮带、主题培训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提高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在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加大课程思政教学的推进力度,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讲授、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课后答疑、实验实践等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4.3 落实艺术教育教师的待遇。
学校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课教师应在职称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或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价过程中,将艺术、人文学科单独分组进行评价,以保证艺术教育教师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得到公平对待、科学合理评价,为艺术教育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中,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开展的课外绘画展览、话剧汇报演出等专业艺术活动按照相关规定纳入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依托学校“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开展的中华诗词大赛、经典改编、朗读者、辩论赛、礼仪大赛或全省科技文化节等校内外课外艺术活动,在项目经费资助的基础上,参照相应的标准按学时给指导教师计算教学工作量。
鼓励艺术教育教师进行艺术创作,参加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展演、专业基本功比赛等艺术活动,纳入学校教师岗位考核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量化评分系统。《青岛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价实施办法》中将音像及艺术作品单列,艺术作品参展获奖与同等级教学获奖分值相当或略高;《青岛农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明确规定:获得国家级艺术作品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分别奖励10万、5万、3万和1万元;获得省级艺术作品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奖励5万、3万、1万和0.5万元。
3.5 积极开展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
学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建设工作,建设网络视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优秀课程12门、院级重点课程22门,共建设优质资源课程45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中艺术教育相关课程12门,形成了较完善的艺术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库。
艺术教育课程教师遵循艺术人才的成才规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近年来,艺术教育教师共主持参加教学研究及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获得教学成果奖40余项,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作品奖、“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艺术类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等。
3.6 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6.1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育全过程中。艺术学院“纸剪”非遗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艺术学院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服务活动、“纸剪”非遗社会实践活动、“寄情农情,传文化梦”实践活动,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支农展风采、艺术描绘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