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未来会更紧俏
作者: 张媛媛 孔德璇
“很多城里人已经没有老家了,他们的老家在哪里,能不能在中郝峪?”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胜建这样说,他从心底里希望他们的“惬意乡村生活”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郝峪。
中郝峪地处鲁山山脉东部支脉,森林覆盖率达到 96%以上,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在赵胜建以及村两委的带领下,这里从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变成了各村争相学习的榜样。“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有七八百批次人来我们这儿学习。”
2018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扶贫典型案例;2019年,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满载荣誉的中郝峪,受到各方关注,被媒体广泛报道。
从农家乐到研学游 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无限可能
时间回到2005年,村子里的农家乐才刚刚起步,赵胜建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那时,他也“不知道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只是想回村帮帮“一村之长”的父亲。
“你家20块钱一晚,我家就15块钱一晚。”经营业户之间的恶性竞争,让村里的农家乐还没火起来就开始走下坡路。经营业户与非经营业户之间也存在着矛盾,非经营业户觉得经营业户扰民,影响正常的生活。无序的经营让发展遇到了困难。
这时,赵胜建提出了村民入股、公司化运作的发展方式,然而“村民们信心不足”,最初只有三户入股。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他们挨家挨户做工作,但收效甚微。每一次分红都要“大张旗鼓”,为的就是让没入股的村民们“眼馋”。“村民们非常朴实,也非常现实。要想获得他们的认可,让他们挣到钱,他们信心就足了、干劲就足了。”这是多年后赵胜建总结出来的经验。
经过前期的磨合和试运营,2012年,全体村民自愿入股,正式成立了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后,客源又成了一大问题。学市场营销的赵胜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还是碰了不少壁。早期,他们的公司打出的口号是“幽幽谷·漫生活”,“漫”是浪漫的“漫”,他们把目标客户群定为年轻人,希望年轻人能来这里约会。“但年轻人的喜好飘忽不定,市场推广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2013年,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他们趁着亲子游的火热,转向了亲子市场。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他们尊重市场规律,不盲目上项目搞建设。“让市场来画像,而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这是赵胜建总结出来的经营智慧。
“后来我们从亲子游慢慢转移到了夏令营,再到现在的研学游,我们转变了思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项目。” 研学项目的开展,给村子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盛夏的中郝峪郁郁葱葱,除了蝉鸣鸟叫,还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既富集体也富民 “郝峪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中郝峪,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穷山村,2023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2000元。“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模式,让全村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什么叫保底收益呢?村子做旅游,用的是集体资源,比如说道路、水利、山林、广场等。所以我们有20%的收益是大家伙儿去共享的,剩下80%的收益,根据贡献程度和入股的多少,再进行分配。”这也是多地复制的“郝峪模式”中的一部分。
“郝峪模式”第一次被提出,是2015年。“为什么叫‘郝峪模式’,而不是‘中郝峪’模式?当时来调研的领导希望周围的村子都能学习我们的方式并发展起来。”令赵胜建也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郝峪模式”能走到内蒙古、重庆等地。“2017年,内蒙古赤峰的当地政府部门找到我们,想让我们帮他们做雷营子村的乡村旅游项目,这个村后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就这样走出了中郝峪,走到了全国各地。
“郝峪模式”给中郝峪带来的不只是声名远播,还有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全国有38个村子在用“郝峪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中郝峪以管理的方式入股,拓展新的发展渠道。
小手牵大手 共享惬意乡村生活
在乡村旅游的赛道上,中郝峪一往无前。早期带着他们往前走的是“火车头”赵胜建,如今他们早早地就自发地往前走。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村子带来了很多好处,村民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发展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治理的很多问题。”乡村变得整洁又美丽,村民从朴实羞涩变得热情大方。“我告诉他们,你们就像招待儿媳妇、女婿那样招待游客就可以。”他们用优质服务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回头客。
从2003年5户农家乐试水乡村旅游行业,到如今全村112户中103户都在经营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业。二十余载的经营与发展,在赵胜建看来,能够持续发展源于他们的战略定力。“很少有村子能像我们一样,一件事情一干就是21年。”尽管如此,但他依然觉得他们的乡村旅游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乡村旅游的涉及面很广,餐饮、住宿、购物、文创、休闲娱乐、研学、康养等等,它是一项事业,是可以一代一代地干下去的。”
关于未来,赵胜建坚信市场就是最好的风向标,“乡村生活,未来会更紧俏”。“研学只是我们打开家庭的一个窗口,我们想通过孩子对村庄的了解,再回去传至父母,小手把大手牵进来,让这里变成家庭度假的地方。”“惬意乡村生活”是他们新的目标和定位,他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