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宿遇到山东传统民居

作者: 王枍

当民宿遇到山东传统民居0

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山东的传统民居一直是缺乏特点的存在,以至于在仿古城、古街的建筑热潮中,我们在山东各地看到更多的反倒是徽派建筑的影子。不过,当民宿产业的发展将传统民居以另外一种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却听到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这让我们对山东民宿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多信心。

1991年,原国家邮电部曾发行一套以中国各省市传统民居为主题的邮票,山东民居以5分面值位列其中,登上邮票的是胶东地区极具特色的——海草房。这种在山东沿海地区曾广泛存在的传统民居,屋顶用大叶海藻代替砖瓦,成为颇具艺术性的民居类型。2009年山东建筑大学为传承海草房的建造技艺,曾请当地老匠人在校园复建一处海草房四合院,当年参与复建的70多岁老苫匠几乎是海草房最后一代的传人,而同样是草屋顶的日本合掌部落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在更广阔的鲁中山区和胶东半岛,山东传统民居却一直少为外人所知。这个夏天,一支特殊的队伍穿行在山东乡村。这是一支由大陆及台湾多位顶尖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研究教授组成的队伍,从青岛到潍坊、淄博、烟台,他们对山东鲁中山区和沿海传统村落与民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体验与考察,并给出了让山东民宿从业者充满信心的结论。

在青州凤凰引,来自金门大学的林美吟教授被屹立在山坡上的石头民居所深深吸引。在她看来,她所研究的闽南传统聚落与民居精致而华丽,更有泉州这样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为代表。但山东的山区乡村与传统民居让她“体验到了截然不同的魅力”。“山东民居最大的特点或许是质朴,但正是这种质朴,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状态。而且在质朴的外表下,山东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挖掘和传承。”说出这一观点时,林美吟正坐在凤凰引的传统院落里,身前是石头垒成的院墙,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在朝阳的照射下,如黛如烟。

凤凰引,位于青州与临淄城的交界处,其所处的青州邵庄镇有田齐王墓等国家级文保单位,是齐文化核心地域之一。几年前,青州籍艺术家田齐从北京回到家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投入到用艺术改造乡村的事业中。凤凰引民宿就是一处废弃村落的重生。

“这里地势起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特色明显,这些都为凤凰引打造特色民宿提供了可能性。”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表示,“最大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构造与特色,利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再加上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入和艺术家审美的介入,使凤凰引成为国内传统民居改造的成功案例。”在他看来,凤凰引最大的价值就是,所有的改造与发展都建立在尊重传统村落和民居特色的前提下。

打造特色民宿的同时,田齐还对邵庄镇王家辇、石羊、刘孟马等传统村庄进行艺术化改造,充分发掘村庄内的齐文化历史,构建出富有内涵的乡村文化艺术体系,让传统乡村的魅力愈发浓厚。现代人青睐民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够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

“民宿是文化属性、个性化属性、舒适生活体验属性的叠加与融合”,姜波表示,“传统村落和民居,恰恰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山东是中国北方传统村落和民居类型非常丰富的地区,胶东沿海和鲁中山区的石头村落和民居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山东民宿发展较晚,但各地丰富的民居文化和深厚的齐鲁文化,为山东民宿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姜波看来,“山东的民宿起步晚,但是后劲儿足”。

华东理工大学张杰教授表示,民宿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利用传统建筑地域化、低成本方法对乡村进行高品质的改造,这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关键探索方向”。在博山颜神古镇、济南南部山区悦舍、烟台两棵冬青等山东民宿成功的个案中都看到了这种探索实现的可能性。

“山东有这么好的村落和民居资源,这是民宿发展的硬条件。还有很好的软条件,就是有学者、艺术家和热爱民宿人士的广泛参与。”姜波表示,“这就是山东民宿发展的底气!”

(编辑/崔秀娜  设计/丁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