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好品”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作者: 崔秀娜

“地标好品”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0

在网络上,流传着关于山东的各种“传说”,比如顿顿吃煎饼、葱比人还高!万物皆可配大葱,说话经常倒装!关于山东的美食冷知识有很多,今天小编就把竹板一打,哼着山东快板,重点地来跟你说说!

限于时长,小编就从地理标志产品中挑几样来与你细聊!

比人高,2.586米的章丘大葱!

南方的小伙伴第一次见山东大葱,大多会被惊呆,继而发出一声惊呼:“我以前买的都是假葱吗?”原来葱比人还高,的确不是个传说!

2023年11月10日,2023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开幕。现场,新一届“葱王”以2.586米的高度打破纪录。相信2024年,这一纪录会再次被刷新。

章丘大葱是山东省著名特产之一,是章丘区的名片,代表品种为“大梧桐”,兼备“高、大、脆、白、甜”特点,被誉为“葱中之王”。章丘大葱蜚声海内外,与其历经千年、优中选优、不断积淀形成的优良种性有关,更与其产地环境密切相关。在章丘全境,富硒土地多达60万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是大葱生长的绝佳地点。

章丘大葱距今已有500 余年的栽培历史。明嘉靖年间《章丘县志》记载:“大明嘉靖九年庆,女郎仙葱登龙庭,万岁食之赞甜脆,葱中之王御旨封。”当时章丘女郎山西麓一带(今乔家、马家、石家、高家村等地)栽培大葱已很普遍。章丘充分发挥大葱优势,进行全产业链发展。目前,章丘大葱种植面积11万亩,总产量 6 亿公斤,总产值 6 亿元,品牌价值超过150 亿元。

活化石,树龄400年以上的莱阳梨就有15737棵!

莱阳梨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明万历年起被列为皇家贡品,获得“贡梨”称号。与部分果树的生长周期不同,越高龄的梨树,产出的果实越独具风味。明代栽植的至今已430岁高龄的“梨树王”现在仍然枝繁叶茂,年株产量500公斤左右。

不为人知的是,在莱阳梨的核心产区照旺庄镇,仅树龄400年以上的梨树就有15737棵,种植面积1455亩。《莱阳县志》对莱阳梨有这样的描述:“谷雨始花,仲秋实熟,皮粗糙而无渣滓,清香甜脆。”

莱阳梨为什么好吃?与土壤有关。莱阳境内的5条河流在照旺庄镇五龙村附近的峡口汇聚成五龙河,历经千百年,五龙河沿岸逐渐淤积成油沙地,富含腐植质和云母,而且沙土升温快、散热快,昼夜温差大,使梨的糖分积累多,所以莱阳梨的口感很好。

2024年,“莱阳梨”品牌价值达到19.75亿元。除了品牌价值加身,莱阳梨更有天然的稀缺属性。据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戴振建介绍,截至目前,莱阳梨在莱阳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莱阳梨的种植面积无法扩大。

历史久,牛蒡是中国古老的药、食两用食用蔬菜!

苍山牛蒡闻名遐迩,兰陵县(原苍山县)被称为“中国牛蒡之乡”。苍山牛蒡色泽鲜亮,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其中所含胡萝卜素比胡萝卜高280倍。

不为人知的是,牛蒡是中国古老的药、食两用食用蔬菜!明朝李时珍称其“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其益人”。《本草纲目》中详载其“通十二经脉, 除五脏恶气”,牛蒡可每日食用而无任何副作用。牛蒡在苍山的种植历史,就与其能药用有关。

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向东迁民,因当时交通落后,社会贫穷,经长途长时迁徙,大批的移民患有恶疾(瘟疫), 坐落在兰陵县武河岸边高尧寺的僧人见状,便用生长在武河岸边的牛蒡根和牛蒡籽煮汤给患病的人服用,他们的病得以治愈。自此以后,在此留居的移民便有了采集食用牛蒡的习惯。至今,兰陵县武河两岸还生长着大量的野生牛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兰陵县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牛蒡种植、加工、出口中心,年总产量达到2亿公斤,有156 个加工企业,形成牛蒡速冻保鲜、腌制、脱水、制茶、酿酒等八大系列20多个产品。以牛蒡为核心的系列产品畅销日本、韩国等国家。(未署名图片由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提供   编辑/崔秀娜  设计/蔺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