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缕鲁味烟火香
作者: 陶冉
深秋时节,由山东省烹饪协会主办的2024“ACE亚洲餐饮展览会”暨亚洲烹饪大赛在济南市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餐各菜系与亚洲不同国家传统菜式同台竞技,各路烹饪大师携精湛厨艺纷至沓来。
八大菜系在大赛现场各自闪耀,而鲁菜向来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烹饪技艺和丰富多样的风味,在中国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广袤苍穹中熠熠生辉。亚洲烹饪大赛中,鲁菜向世界展现了其魅力,也在亚洲美食的交流互鉴中汲取了灵感……
传承:匠心永继 薪火相传
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北方菜的代表。同时,鲁菜也是中国家常菜的基础,更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在山东省烹饪协会会长张雷看来,鲁菜是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更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
聊起鲁菜的历史,张雷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中国人讲究并善于烹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表现出明显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海上贸易的兴起,山东地区成为南北物资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鲁菜也随之迎来了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明清时期,鲁菜成为宫廷菜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东厨师凭借精湛的厨艺进入宫廷御膳房,将鲁菜的烹饪技艺和菜品风格带入宫廷,使得鲁菜在皇家宴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著名的 “满汉全席” 中就有大量鲁菜菜品,如 “糖醋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 等。
在民间,鲁菜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山东各地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餐馆和厨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流派,如济南派、胶东派、孔府菜等。济南派以咸香、脆嫩、味醇著称,擅长烹制山珍海味和禽畜肉类;胶东派则以鲜香为主,注重海鲜的烹制,讲究原汁原味;孔府菜作为鲁菜中的贵族菜系,以其精致典雅、礼仪隆重而闻名于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了更好传承并发扬鲁菜文化,1986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山东省烹饪学会,2003年7月更名为山东省烹饪协会。烹饪是山东省烹饪协会的专业优势,协会汇集了几十位元老级烹饪大师、国家级烹饪大师,上千名鲁菜烹饪大师及业内专家学者。会员遍布全省,更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常年与山东省烹饪协会互动交流。如今,山东省烹饪协会每年承接国际性赛事、全国性赛事、省一类赛事、省二类赛事30多场,为鲁菜的传承与创新、山东烹饪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鲁菜的传承过程中,老一辈厨师们一直都是鲁菜技艺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他们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张雷说:“许多鲁菜名厨都是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逐渐掌握鲁菜的精髓。”这种师徒传承模式不仅传授了技艺,更传承了鲁菜文化中所蕴含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年轻一代的厨师们在师傅的引领下,敬畏传统,尊重技艺,正努力将鲁菜的经典菜品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发展:继往开来 走向世界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出种类丰富的食材资源,为鲁菜选料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极大地丰富了鲁菜菜品的种类与特色。此外,山东作为孔孟文化发源地,儒家学派奠定了山东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追求,如此种种,终成就了鲁菜系的洋洋大观。
北魏末年《齐民要术》总结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鲁菜烹饪技法,绝非轻易能够攀登,火候的精妙掌控、调味的精准拿捏、刀工的细腻讲究,无一不是对厨师的严苛考验。从业数十年的张雷深知好厨师成长的不易,学做鲁菜,需要学习者沉下心来,以水滴石穿的毅力,秉持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领悟其中真谛。
2024 亚洲烹饪大赛为鲁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展示和交流平台。在大赛中,鲁菜厨师们与来自亚洲各国的优秀厨师们切磋厨艺,展示鲁菜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学习了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烹饪文化。鲁菜大师们的绝活表演,每一刀都蕴含着多年的苦练与沉淀,年轻的厨师们更是得以在现场目睹了大师风采。在大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了解和关注山东地道美食,使得鲁菜在国际餐饮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次成功举办亚洲烹饪大赛,是真正创造了一个国际性的品牌赛事,对于鲁菜而言是难得的机遇。鲁菜在大赛中充分展示了自身魅力,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形象,更为鲁菜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在传承鲁菜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也要鼓励年轻厨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将鲁菜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张雷说道。
创新不忘本,传承不守旧,鲁菜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正以稳健的步伐不断前行。
(编辑/崔秀娜 设计/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