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烈士侯爱科

作者: 武凌宇

侯爱科是山西省寿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长久以来他的革命事迹与牺牲情况鲜为人知,经过笔者多年寻访,终于了解了这位烈士的一生。

侯爱科的抗战历程

侯爱科(1910—1940),山西寿阳甘草恼村人,20世纪30年代初加人中国共产党。1935年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就参加了革命。曾担任寿阳县温家庄联立学校校长。

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山西,侯爱科受地方党组织派遣加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战地工作团。1937年11月2日,寿阳县城沦陷。工作团会同中共寿阳县工委一班人在书记李雪瑞的带领下,进驻寿阳县崔家恼村,在县境石太铁路以北,成立寿阳(路北)抗日县政府,侯爱科出任县长。

寻找烈士侯爱科0
侯爱科烈士证明书

同年12月,侯爱科调任晋察冀边区视察员,在晋东北各县开展巡视,考察各地抗日工作。这期间,他多次孤身一人深入代县、哼县(今原平市)等地敌占区开展抗日宣传。

1938年3月,侯爱科出任代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出身农家,对种田很是在行,在代县滩上村经常帮助村民开展春耕劳动,还挑着粪桶往田间担肥施肥。当时,县长下田轰动全县,大家都夸赞说:“国民党的县太爷就会刮地皮,鬼子还没来就南逃太原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县长不嫌脏、不怕累,帮着穷人下种,真是好官,跟这样的政府抗日没错,中国亡不了!”

1938年12月,侯爱科被派往繁崎县开辟工作,出任县政府民政科科长。他经常前往距繁崎县城仅8华里的泽萌泉村开展工作,多次在情报站站长孟兰芝家借宿。当时,孟家全家参加抗日工作。侯爱科以孟家为立足点,开始在周边村落访贫问苦,慰问军烈属。他还在孟兰芝的陪同下多次出入日军占据的县城购买抗日物资,刺探日军情报。

1939年6月,侯爱科调任繁峙县五区锄奸团团长。他坚决执行上级“铁血锄奸”要求,紧密联系和依靠繁峙县情报站传递的情报,短时间内抓捕了一批通敌有据、敲诈民财的汉奸。敌人视繁峙县南部半坡村落一带为“禁区”,视侯爱科为“瘟神”,轻易不敢到这里为非作歹。

1939年初冬,他又到孟兰芝家借宿,不料当天下午却被从县城来的日军包围在村里。日军挨家挨户搜查抗日干部,当搜到孟家时,几个日本兵一进屋子就看到了侯爱科,孟兰芝的父亲孟银连忙挡在他面前说:“他是我的儿子,是好人!”就这样避免了一场危机。

1940年1月29日,侯爱科一行正在大木瓜村开展工作。晚上,因汉奸告密,他们被敌包围。在突围时,侯爱科壮烈牺牲。一名叫石边的日本兵泄愤似地在侯爱科的遗体上连捅数刀,还砍下他的头颅挂到繁崎县南城门上示众。

孟兰芝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县城,当时的场景惨不忍睹,被示众的除侯爱科外,还有几具尸体,孟兰芝是从侯爱科穿的棉衣和鞋子认出他的(因为他穿的是孟兰芝母亲新做的棉衣、棉鞋)。后来,孟兰芝通过内线关系,用80块银元才从看守那里将侯爱科的头颅赎回来。

寻找烈士亲人

一年后,孟兰芝也壮烈牺牲。孟兰芝的妻子秦贞茹每年都去给他们二人扫墓。她只知道侯爱科是寿阳人,但不知道他家具体在哪个村,每次遇到寿阳县及周边县的人就拜托对方回去打听侯爱科的情况,希望告知其家人烈士埋葬的地方。

后来,孟兰芝之子孟生保继续寻找侯爱科的家人,这一找就是81年!

孟兰芝是笔者的太姥爷,十余年前,笔者接过寻找的“接力棒”,通过不断搜集当年的资料,还原了侯爱科在抗战期间的革命事迹,还从日本找回了杀害他的日军凶手照片,并在烈士的牺牲地焚烧,以告慰烈士英灵。笔者还多次前往寿阳县所辖各村寻找烈士的出生地,最终得知是在寿阳县甘草恼村。

寻找烈士侯爱科1
侯爱科牺牲地一繁峙县大木瓜村

2021年9月19日,笔者写出一篇缅怀侯爱科烈士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其亲属偶然间看到后就在文章下留言。这才得知他们已搬至晋中市定居。9月25日,笔者匆匆赶到晋中市,见到了侯爱科烈士的亲属,告知了他们烈士的革命事迹与牺牲经过。随后,相约一同前往甘草恼村,详细了解侯爱科的家庭情况。那天,刚下过大雨,通往村子的土路满是泥泞,笔者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进入村庄。

来到烈士老家,他出生时的窑洞已经坍塌。听他的亲属介绍,烈士的父亲名叫侯进金,母亲姓马,育有子女8人,侯爱科排行第三,他参加抗战时已经娶妻,但没有生下子女。在这里笔者看到了侯爱科烈士的几件遗物,其中一件是他结婚时用的柜子。回程时,天又下起大雨,仿佛在为烈士致哀。

通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侯爱科烈士的亲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烈士不会被遗忘。清澈的滹沱水会记得他,巍峨的五台山会铭记他。青山埋忠骨,浩气永长存。

追寻英烈革命足迹的意义不仅在于是否能找到烈士的亲人,更是要让大家知道,凡是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前辈,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

(责编 王燕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swh2025061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