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双重话语叙事

作者: 赵金英

【中图分类号】K27:D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25)03-0075-12

国家形象是一国对自身的价值定位和国际社会对该国认知评价的综合反映。塑造新的国家形象、诠释新的国家观念,是新中国初期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学界聚焦国家形象形成与变迁的影响因素,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外交政策、纪念活动等为观察视点,对新中国初期国家形象塑造做了诸多有益探索①,研究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新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二是其他国家对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关注点均放在新中国自身形象上。而国家形象塑造既包括“塑我”也包括“塑他”,即通过对“他者”形象的塑造来丰富和展现“我者”形象。虽有学者讨论了抗美援朝事时宣传运动中的美国形象②,但并未对“他者”形象与“我者”形象的互动性作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文试图拓展以往国家形象塑造研究中的单一分析视角,以《人民日报》为考察中心,从话语维度考察抗美援朝历史背景下中共如何言说作为“他者”的美国形象,又如何诠释作为“我者”的新中国形象,进而探讨在“他者”与“我者”的互动中所产生的历史效应。

一、缘起: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政治诉求

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外可提升国家吸引力、影响力,对内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亟须在“新”与“旧”之间划清界限,塑造新的国家形象、诠释新的国家观念,以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国内民众的认同,进而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

(一)提升国内民众国家认同的现实之需

新中国成立之初,部分民众尚未形成对新生政权的切实认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民众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责任感不强。朝鲜战争爆发后,大多数民众对战事不知晓、不关心,就连比较进步的学生群体也很少关注时事,“甚至有些团员对美军登陆仁川这样的重大事件,都不知道”①。也有民众对抗美援朝抱有漠然无畏的心态,认为“这都是共产党和美国的事情,自己把书读好,把生意做好,不问政治,谁胜跟谁。”③这表明部分民众政治心理仍处于传统状态,对国家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缺乏关注,政治意识和觉悟较低。二是民众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鉴别力较低。亲美崇美恐美错误思想的普遍存在是其集中体现。虽然美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很长,但因其行为隐蔽且伴随着文化侵略,致使部分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误以为美国是民主自由国家。在北京市的青年学生中,有的认为“美国科学最发达”,“美国最民主,每个人都有一张选举票”;有的“恨错投了娘胎”,“要拜一个美国人做干爸爸,送我到美国去留学”③。广东某县一级中小学教师崇拜美国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表示“宁愿去美国打工,不愿在中国做教师”④。此外,有些民众虽能认识到美国的罪恶,但又怕志愿军的参战行为“惹火烧身”③。这就迫切需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来增强民众的认同感、信任感和责任感,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社会基础。

(二)争取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关键之要

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亟须重塑国家形象,以改变国际社会对其的历史认知和被西方国家孤立围堵的现实境遇。

从历史认知来看,近代以来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害欺凌,“病夫”“睡狮”成为评价中国或中国人的典型符号,并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种认知定势。正如邓小平会见加蓬总统邦戈时所言:“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积弊和惯性,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软弱可欺的旧时印象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十分有限。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多次发表声明和警告,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不会坐视不管。但中国的警告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效果,艾奇逊声称“绝不应被大概是中国共产党的恫吓所吓倒”,麦克阿瑟则将中国的严正警告视为“讹诈”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后,麦克阿瑟仍认为“赤色中国完全不能以武力征服朝鲜”②,因为中国无法供应现代化战争所必需的物资和装备。从现实境遇来看,新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全面封锁与围堵。它们在政治上采取孤立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经济上采取封锁政策,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几乎断绝;在军事上采取包围政策,派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发动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消解“他塑”的负面形象的因应之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进行了大量歪曲性的宣传报道,企图通过话语霸权“污名化”新中国形象,以遏制新中国的生存空间,颠覆新生人民政权。

一方面,将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塑造为“独裁”“专制”政权。在政治上极力渲染新政权的专制色彩。如《纽约时报》宣称:“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一旦掌握政权,便会马上显露出‘极权主义的迹象”③。在经济上散播中国经济衰退、饥荒肆虐以及人民生存面临威胁等虚假信息。《纽约时报》在一篇关于广东省的报道中称“在中国南方省份,不法分子猖獗,经济状况恶劣,粮食短缺”④。杜鲁门还公然诋毁中共“对中国百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饥荒漠不关心”③。另一方面,将新中国塑造为“侵略者”。美国主流媒体常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自己领土的合法行为描述为“侵略”“入侵”。1950年4月,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纽约时报》在相关报道中称“在海南岛的中国共产党侵略者已经建立了两个滩头阵地,血腥屠杀仍在继续”@。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纽约时报》大量报道了解放军在西藏方面的行动,并诋毁这是一种“无端的侵略行为”。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美国政府则借助联合国和新闻媒介两个平台污蔑中国为侵略者。1951年1月5日,艾奇逊致函贝文,强烈要求英国以及西欧其他国家同美国一道,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侵略”朝鲜的议案。③美国主流媒体在宣传报道中与美国官方立场保持高度一致,将中国援助朝鲜的正义行为称为“武装侵略”,指责中国加入朝鲜战争将会“延长朝鲜战争并推迟朝鲜重建”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dds20250307.pd原版全文

二、言说“他者”: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反证叙事

在比较形象学视域下,每一种他者形象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自我形象的形成。抗美援朝时期,中共通过对美国真实形象的呈现,映射出积极正面的新中国国家形象,实现了新中国的自我确认与展示。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强调为正确认识美国,应说明“美国是和平的敌人和国际侵略战争的大本营”“美国是民主的敌人和法西斯反动的大本营”“美国是纸老虎”①,提供了诠释美国形象的话语框架。《人民日报》根据指示要求,对美国的侵略罪行、独裁本质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既解构了美国自塑的和平、民主、自由、富强形象,也表达和塑造了新中国保卫和平、反对侵略、捍卫主权的主观愿望与正义形象,在汇聚舆论力量,凝聚思想共识,坚定胜利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美国是和平的敌人和国际侵略战争的大本营

二战后,美国以和平为宣传的核心主题,鼓吹美国是和平的国度,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1950年10月17日,杜鲁门在演说中称美国“唯一的目的就是在朝鲜建立和平和独立”,“世界上任何真正希望和平的国家没有任何理由对美国存有戒心”②。为揭露美国“假和平”“真侵略”的本质,《人民日报》对美国压迫和平运动、发动侵略战争的政策和罪行进行了宣传报道。从宣传内容和技巧来看,主要通过唤醒历史记忆、揭露现实罪行、进行类比分析等方式,建构起美国的侵略者形象和新中国维护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形象。

一是从历史维度揭露美国一贯的侵略面目。《人民日报》刊发的《论目前局势》深刻揭露了美国政策的侵略本质,指出“门罗主义”就是对南北美洲的侵略,“门户开放主义”就是对中国的侵略,“大西洋主义”就是对欧非大西洋岸诸国的侵略,“世界主义”就是对全世界的侵略。③此外,《人民日报》还通过罗列史实和聚焦典型事件两种方式,将美国侵华罪行公之于众,加深了民众对美国侵略与中国反侵略历史事实的认知。如《美国侵华年表》罗列了自1832年到1950年间美国的种种侵华罪行,数目之多,给人造成了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冲击。④《美帝国主义在“五卅”惨案中的暴行的供状》再现了五卅运动当天美国军队残害中国人民的场景⑤,以唤醒民众的苦难记忆,激发情感共鸣。

二是从现实维度揭露美国正在进行的侵略罪行。《人民日报》对美国侵占中国台湾、轰炸中国东北、侵略朝鲜等新罪行进行了宣传报道。如《美帝武装侵略台湾的罪行》一文,戳穿了美国武装台湾国民党政权的侵略阴谋,指出美国供给蒋介石匪帮一切军用物资、派遣大批美帝国主义分子侵入中国台湾,是为了在中国台湾建立空军网以进攻中国大陆。③《抗议美帝新的侵略行为》遣责美机多次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的行为,是美国蓄意对中国扩大武装侵略,再次暴露出它是“一个面目挣狞的侵略者”③。此外,《人民日报》还报道了在美国侵略军和李承晚匪帮的血腥迫害下,朝鲜人民流离失所、惨死街头的现状。③以桩桩件件铁证坐实了美国的侵略者身份,彰显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为塑造和平正义的新中国形象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是运用类比手法揭露美国的侵略本质。在历经十四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记忆和仇恨深入骨髓。因此《人民日报》在反美宣传中常将美国与日本进行类比,以帮助民众认清其帝国主义本质。《美帝在走着日寇侵华的老路》一文指出,美国正在使用日寇当年先侵略朝鲜随后侵略中国的故技,美国扩大侵略战争的政策,使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处在严重的战争威胁之下”①。1951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要求将“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作为爱国运动的中心之一,揭露美国的目的在于继续侵略中国和亚洲。②《人民日报》加强了该方面的宣传引导,着重“揭露美帝国主义过去一贯助日侵华的事实”③。这不仅将美日两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展露无遗,也从反面证实了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二)“美国是民主的敌人和法西斯反动的大本营

在冷战背景下,美国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宣介美国制度的优越性,将自由、民主作为美国形象塑造和价值呈现的核心话语,强调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自由世界,从而使人类有希望摆脱饥饿、疾病、剥削和帝国主义扩张等等灾难”④。为了揭穿美国的虚假宣传并纠正由此产生的亲美崇美错误思想,《人民日报》从美国国内政治生活和对外政策两个维度揭露了其霸权主义本质。

一方面,聚焦美国国内政治生活,揭穿美国对内绞杀民主,导致社会撕裂的现实。一是揭开了美式民主的虚伪面具。《怎样认识美国》一文直言,美国的选举制度只是骗人的把戏,选民权利受着六十多种限制,美国的民主权利“只归有钱人享受”③。二是揭穿了美国践踏公民自由的真相。针对杜鲁门吹嘘美国公民如何自由幸福的演讲,《人民日报》刊文进行了驳斥,指出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彻底抛弃了曾经为之奋斗的自由和平等,“现在在美国,只有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自由,反动派进行反动活动的自由..广大的人民大众是没有信仰、言论、结社自由的”@。三是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与司法不公。《美国的种族歧视》一文以相关案例讲述了黑人在工作权利、劳动待遇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侮辱和歧视现象,论证了美国的法律和法庭实际上是镇压、迫害黑人的工具。③

另一方面,着眼美国的对外政策,揭示美国对外扶植独裁政权,引发战争动乱的真相。首先,《人民日报》控诉了美国在其控制的殖民地国家竭力扶持蒋介石李承晚等血腥独裁者的罪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仍执行帮助国民党残匪进行内战的政策,向台湾运输大批武器和物资,试图将台湾变为其殖民地。③并在南朝鲜推行殖民政策,支持李承晚在朝鲜南部建立和实行法西斯统治,镇压当地人民民主运动,残害爱国民主分子。③其次,《人民日报》揭露了美国为配合其扩大侵略战争计划,加紧将盟国法西斯化的阴谋,指出杜鲁门已宣布要在所有马歇尔化国家中进行反共运动,法国政府近来已将数百名民主反法西斯分子逮捕或驱逐出境,英国、瑞士及其他马歇尔化国家也正采取相同措施。①这些报道以事实说明了谁才是真正的“专制者”“独裁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dds2025030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